話劇《因為愛情》
■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被自己認定為是真實的,以前作為看戲的觀眾,是被創作者帶入,這次是帶入別人,這事兒就特別有意思。
■說實話我不想躺在音樂里順手牽羊。我覺得不光彩,不爺們兒,做戲就干干凈凈地做戲。
■我希望戲劇能夠幫助人們生活。我認為所有的藝術都是幫助別人生活的,而不是讓人崇拜的,這是我的一個很幼稚很瘋狂的想法。
■我看著一個空房子,一天變一點兒,最終變成了這個樣子,而且里面坐滿了觀眾,還都給我的戲掌聲,這個經歷很美好,遠比在家寫一首歌然后火了、獲獎了要刺激得多。
今年4月,著名音樂人小柯的名字和一部叫《因為愛情》的話劇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4月20日,由小柯編劇、導演的話劇《因為愛情》在剛落成的小柯劇場上演。在這個位于798藝術區一隅的劇場空間里,充滿了小柯的奇思妙想,他在整個過程中找到了并享受著另一種藝術創作的快感,這是和音樂創作截然不同的體驗。而體驗本身,也是他想通過小柯形式劇和小柯劇場獨特的結構設計最終帶給觀眾的,它們因為大膽而顯得與眾不同。小柯本人,也正在這個過程中妥協、堅持并激動著。
《因為愛情》:從歌曲到話劇
記者:很多人都會好奇,作為音樂人的小柯為什么做話劇了?是什么促成了你的這次轉身?
小柯:其實不牽涉到轉身,嚴格地說我從戲劇那里獲得了很多的好處,對我的性格、做人的態度以及工作、生活等都有很大影響。與其說我喜愛戲劇,不如說我很感謝戲劇。具體來說,幾年前,有一個很巧合的機會我主演了一部話劇《有多少愛可以胡來》,我發現我的世界打開了從來沒打開過的另外一個區域,我的內心全都釋放出來了。我非常感謝戲劇帶給我的改變。
記者:《因為愛情》這部話劇你任編劇和導演,創作戲劇和創作音樂的體驗對你來說有什么不同?
小柯:這次創作話劇感覺很幸福。以前寫歌,寫不了幾個字就寫完了,但這次劇本寫了4萬字,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被自己認定為是真實的,以前作為看戲的觀眾,是被創作者帶入,這次是帶入別人,這事兒就特別有意思。戲劇所觸及的情感和事件范圍,要比流行歌曲廣得多,所以也很興奮。由于我并非戲劇專業人士,不會像專業編劇那樣擔心寫砸,因此沒有太大負擔,寫的時候思路就會極度飛揚。包括我對舞美和空間的設計,舞美設計對我說,不行,沒這么干的,我說就這么干,我膽兒大。雖然說無知者無畏,我也知道這樣可能種下一些“禍根”,但起碼我嘗試過了,這種經驗教訓我希望自己來獲得,而不是別人告訴我的。
記者:在創作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小柯:我覺得做導演的困難比做編劇大得多。我一向習慣獨立完成作品,做音樂和編劇都是一個人的工作。但是做導演就是要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和演員的交流,你要讓他準確演繹出你寫的那個角色,教他如何去走心,傳遞給他走心的理由,這些事情特別難。
記者:2007年時你曾做過一部音樂劇《憑什么我愛你》,當時承擔了編劇、音樂、策劃、制作人等多個角色。上次的創作是否為話劇《因為愛情》帶來一些借鑒和影響?
小柯:當然。上次是第一次做音樂劇,作為編劇還很幼稚,我是以音樂為主線來完成戲劇,創作時沒有劇本,只有一個大綱,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思路,作為創作者我是稀里糊涂完成的,并非精雕細刻。《因為愛情》則不然,從劇本大綱、分場、結構到臺詞,一共寫了4萬字,我這輩子頭一次為一部作品寫這么多字。
記者:很多觀眾看之前會以為這是部音樂劇,或者至少應該會有很多歌曲,但實際上它的音樂元素不是特別多。為什么?
小柯:這次我用的是純背景音樂的形式,我希望它純粹。我會很謹慎地利用演唱的形式去表達。如果我在劇中安排了演員唱歌,有人可能會說這個話劇變成了演唱會。但以后的創作,音樂形式絕對不拘泥于現在這部話劇呈現出來的形式,這次用的是大提琴、小提琴和吉他,也許有一天會有歌手出現。但無論如何一定是現場的音樂,我堅守這個原則:來自舞臺的每一個聲音都是真實的。
記者:《因為愛情》這部戲,講述的是文藝青年的理想、現實和愛情,男主人公是畫家,女主人公是戲劇老師。你為什么會選擇這個群體?這是你對青春的一種緬懷,還是對現實的觀照?
小柯:都有。其實對這個話劇的策劃,一年前就開始了。當時這首歌曲火了以后,就有很多人問我,你是怎么寫出來的?我發現一兩句話回答不清楚,只能潦草地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這首歌真不是我沒事兒坐在那里就寫出來的,寫之前已經在我腦子里過了很多遍。我和我身邊的共同長大的一批人,在這近20年間的各種愛情故事都凝結在一起,最后才出來寥寥100多字的歌詞。我很想把我們這一批人的這些最閃亮的東西呈現給大家,所以我就想能不能用戲劇的形式來呈現?于是就有了這部話劇。
它講述的是當下對理想還有追求、對愛情還有向往的青年人的故事,當然這里面也有騙人的成分,當你把現實的殘酷變成理想的美好時,一定會有虛假的成分,但這種虛假是善意的,我希望觀眾看完之后,會感到一種溫暖的力量。
“我不想躺在音樂里順手牽羊”
記者:作為音樂人的小柯和小柯的音樂,本身就具有品牌影響力,那么小柯形式劇以后會如何突出這一品牌?
小柯:音樂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但是說實話我不想躺在音樂里順手牽羊。我覺得不光彩,不爺們兒,做戲就干干凈凈地做戲。小柯形式劇只是暫且這么叫,我其實是想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小柯形式劇的關鍵詞是體驗,讓觀眾去體驗,下一部戲我可能會加進去更多讓觀眾感受的元素,比如氣味,我希望觀眾坐在劇場能感覺到最真實的呈現和表達。
記者:我感覺小柯形式劇側重于形式的東西很多?
小柯:我很討厭形式主義,我的一切創作都源于內容的表達,首先是內容需要某些形式去表達,這些形式才會出現。我的音樂、戲劇,包括文字,所有作品的核心是真實、善良、美好、簡單、溫暖,我不會去審丑。
記者:《因為愛情》是當代都市男女情感題材,以后的小柯形式劇都會是此種題材嗎?
小柯:不一定,可能會有一些非現實題材,比如更接近于哲學本身的東西。現在有一類戲劇被稱為“刮骨頭”,我的戲不會去“刮骨頭”,我要做的是挖掘一些真相,它不一定埋得很深,所在的那個地方或許也很不起眼,但它是真的,我想把這些最不起眼的東西拎出來。比如關于真話和假話,關于對愛這個詞的理解等。
記者:這些聽起來很抽象。
小柯:但是表現形式會很現代。我希望戲劇能夠幫助人們生活。我認為所有的藝術都是幫助別人生活的,而不是做出來讓人崇拜的,這是我的一個很幼稚很瘋狂的想法。當別人說我是藝術家的時候,我會覺得不自在,因為藝術家不應該是讓人崇拜的,而是去幫助別人的。
記者:小柯形式劇會在商業運作上進行探索嗎?
小柯:現在正在做,這個團隊雖然人不多,但是大家都很玩命。我覺得方法不重要,內心很重要。在帶團隊時,我們很少在大會上談到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談對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把這些基礎完成了,工作技巧是很容易完成的事情。我也很感謝很多朋友都在幫我。比如小柯劇場,4月12號時還是工地,13號第一次試演《因為愛情》時,瞬間就變成了劇場;15號時一樓又變成工地,16號再試演時又很快變成了擺滿座椅的休息區。這一切都來自于團隊的力量。在之前四五個月的工期中,我給他們設置了4月13號、16號、20號這三個時間點,這就成了我們這段生命的一個理想。你看著一個空房子,一天變一點兒,最終變成了這個樣子,而且里面坐滿了觀眾,還都給你的戲掌聲,這個經歷很美好,遠比在家寫一首歌然后火了、獲獎了要刺激得多。
有自己的劇場,才能實現所有戲劇理想
記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決定建一個自己的劇場?
小柯:幾年前我做音樂劇《憑什么我愛你》,第一個階段結束時,我做了一個財務分析,發現最大的成本都花在了從一個劇場轉到另一個劇場的過程中,比如裝臺卸臺、設備損壞、支付場租,以及長時間不演出再復排的費用等。后來我去美國百老匯考察,看了他們的財務報表后,我覺得如果真想做戲劇,首先得有個自己的劇場,然后才能實現所有在戲劇上的理想。再加上我也做音樂,現在網絡的免費下載和盜版售賣等侵權行為都使得音樂不得不回到它最本真的樣子,讓音樂回歸現場,同樣,戲劇也需要舞臺,這些原因促成了我建這個劇場。
記者:小柯劇場只演出你自己做的戲和音樂嗎?
小柯:決不會。我很害怕別人這么認為。小柯劇場是個開放的平臺,但也不會只要能賺錢的演出我都接受,而是一定要有藝術價值和格調的,音樂、戲劇、舞劇、詩歌朗誦等藝術形式,我都敞開懷抱迎接它們。
記者:為什么會選擇把劇場建在798藝術區?
小柯:因為這是一個中國當代藝術最密集、最前衛、最有名的地方,這個地方什么藝術都有了,唯獨沒有舞臺表演藝術,尤其是音樂、戲劇,我想填補這個空白,同時也是想借助798藝術區這個當代先鋒藝術的平臺。
記者:一棟房子放在那里,成本還是很大的,劇場的運營是一件很費心力的事情。
小柯:做劇場我沒干過,但知道它很難,現在已經搭建了一個運營團隊。我覺得做生意都是一樣的,做一個酒店出租房子,做一個劇場出租劇場,只要是出租,都有相通的原則。我不希望把劇場出租看成一個特殊行業,它是一個前景非常美妙的行業,在做這個投資前,我也預估了它的前景。
記者:小柯劇場意欲打破傳統的觀演關系,使劇場的每一處都成為舞臺,將會非常注重演員和觀眾之間的互動?
小柯:其實我這個設想不是為了形式,我討厭形式大于內容。受影視沖擊后,戲劇依然存在了這么多年,為什么?就是因為它的直接和真實,能夠和觀眾做實時的交流互動,這是熒屏和銀幕無法做到的。我還發現,真正的互動是在內心的體驗上,而這種體驗形不成,最大的原因在于觀演關系的對立,演員永遠是演員,觀眾永遠是觀眾。
由此我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要想徹底改變這種關系,就要首先改變劇場的觀演關系,我就和設計師交流我的想法,原來最早的設想是讓觀眾一進劇場就上了舞臺,他們的座椅不是在舞臺的對面,而是在劇場的中心,讓演員包圍觀眾,圍著觀眾演,當燈光打下來時,觀眾就成了戲劇的一部分,這樣他們內心的體驗感才會最大化。但我的團隊阻止了我,說從來沒有人這么干過,而且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面對舞臺的話,座椅數能有200多個,如果在劇場中心,頂多100多個。所以這一輪演出我聽從了他們的建議。現在劇場的燈,我做的是半劇場半演播室的設計,因為演播室是可以隨處掛燈的,可以隨意把燈光打到它該去的位置,不僅是舞臺,也包括觀眾席,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有一天我能在任何地方打出一束光來營造場景。
一旦這種觀演關系發生改變,看戲劇就不僅是單純的欣賞,而是一種體驗,就像唱歌,原來聽音樂會是欣賞,后來有了卡拉OK,性質就變了,變成了體驗。我希望戲劇也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觀眾去劇場就像去卡拉OK一樣,去完成一種經歷和體驗,并留下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