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情侶,很忙!
□ 本報記者 張悅
又到情人節,情侶們翹首以盼著同時也發愁著情人節該怎么過。下班后走上街頭,琢磨著是去電影院看場電影還是去小劇場看話劇?是去聽音樂會還是去聽場相聲?如果達成一致看電影,看哪部影片依然頗費思量;那么換個口味去看場話劇呢?看哪一部依然令人傷腦筋……今年,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擁擠的情人節檔。
或許是2011年的“光棍節”,一部《失戀33天》的意外“殺出”令不少人始料未及。所以今年的情人節仿佛備受關注。先說說電影,今年的情人節檔共有5部愛情片公映,包括《高海拔之戀Ⅱ》《我愿意》《LOVE》《豪門生死戀》《真心話大冒險》。此外,還有原定上映的《嫁個一百分男人》《烏龍戲鳳2012》《女人如花》和《初戀時光》這4部電影“知難而退”逃離情人節檔期改期上映。即便如此,今年的情人節檔期依然“爆擠”,就目前國內市場容量而言,一周內最多能容納2到3部影片大賣,像這樣僅情人節一天就有三部愛情片集中上映,再加上《碟中諜4》仍有很高熱度且還未下映,前后夾擊的情況下,只為應景的爭奪“情人節”這一天,那么多數影片成為炮灰已是必然。相比起2010年“情人節檔”的《全城熱戀》以及2011年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今年情人節檔的影片給人感覺重點不突出,不僅觀眾選擇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影院來說也是一場“災難”,排片成為他們最頭疼的事。幾部影片同時上映,在宣傳和影片質量上基本差不多,場次有限,的確左右為難。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應景的愛情片雖多,卻并沒有一部營銷做得人盡皆知,甚至有的影片連影院的從業人員都不知道講的什么,難以向觀眾推薦,而作為普通觀眾就更不知所以了。
我們再來看看演出市場。今年演出市場的“情人節檔”大有與電影一分高下的態勢,全北京各大演出場所有不下10臺專門針對情人節“訂制”的演出和劇目,令人眼花繚亂。先說說最熱鬧的小劇場演出,多以“輕喜劇”的面目出現,國話先鋒劇場上演的《女婿駕到》,東宮影劇院上演的《非情勿擾》以及北京9劇場上演的《世界第一個情人節》等多以幽默見長,直面剖析和呈現有關婚姻、戀愛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而演員和臺詞方面也都有更多探索。經典劇目也將再度來襲,田沁鑫導演的時尚版《紅玫瑰與白玫瑰》將在國家話劇院小劇場上演,而其新作《夜店之天生絕配》繼去年首輪演出獲得好評并巡演十幾個城市后再度回歸首都舞臺,情人節時將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再度上演。孟京輝任藝術總監、廖一梅編劇、楊婷執導的《新娘》繼去年首演后也將在情人節登陸國家大劇院小劇場。與舞臺劇主打輕喜劇風格不同,正乙祠情人節檔推出的開年戲《鳳戲游龍》則突出的是雅致,由青年“乾旦”劉欣然和“坤生”李晶領銜主演,融合傳統京劇名篇《梅妃》和《游龍戲鳳》的這出新京劇預計也會吸引不少情侶觀眾。電影《巴黎我愛你》《紐約我愛你》都是感動過無數青年男女的集錦愛情片,如今仿效“我愛你”題材,首部由5位藝術家跨界執導的話劇《北京我愛你》也趕在2月14日情人節檔期在朝陽9劇場上演。分別由影視導演楊亞洲、羅康、陳奕名以及音樂人張亞東、子曰樂隊主唱秋野跨界執導,可以說是今年最具看點的情人節檔劇目。對了,別忘了還有相聲,賈玲和白凱南攜“新笑聲客棧”推出的爆笑相聲演出《愛的代價》也來湊熱鬧,一男一女,舞臺上逗貧嘴,相信也會令臺下的情侶開心不已。
說來說去,都是為了這一天。稍微說遠一點,在國外情人節可以說是一個全民的情義節,表達一種感恩的心緒,不僅僅是狹義上的情侶的節日,而且與國內某些人認為的“情婦”“情夫”節更是相距千里。或許在浮躁喧囂的當下,在一切都要搶商機“擠爆棚”的推推搡搡中,更應聽聽高曉松媽媽送給大家的那句話:“生活不是眼前的茍且,生活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