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新聞眼

      [特別關注]入世10年 中國電影與世界共贏

      時間:2011年12月14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

        【國內觀點】

        中國是電影需求大國,也必然會成為制造大國

        韓三平(中影集團董事長)

        中國電影銀幕今年達到10000塊,未來5年估計可以達到30000塊,觀眾達到13億人次,票房增長到300億到350億,這樣才能跟上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步伐。

        目前,中國電影剛剛開始起飛,或者說剛剛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而入世之后,從2003年開始的整體改革,我們做了很多準備,一是國家政策的準備,一是企業行為的準備,一是市場軟件和硬件的準備,我覺得我們基本上剛剛準備好。去年全國票房超過100億,我們正迎來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期,今年我估計能達到27%的年增長率。

        現在中國的GDP是38萬億,我們文化產業約占1.1萬億,電影產業中票房達100億,占文化產業產值的百分之一。未來5年會發展到什么狀況呢?文化產業要占GDP的5%,成為支柱產業。GDP按60萬億計算,5%那就是3萬億,中國電影產業的票房仍然占到1%的話,那就是300億,所以明年我們還要翻一番,這就為中國電影產業、中國電影所有的從業人員、中國電影所有門類的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同時為全球的電影人、全球的電影公司,特別是美國的電影公司到中國來尋求合作,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中國未來會發展成為一個電影需求的大國,同時中國也必然會是一個電影制造的大國,這兩個大國相加,可以成為一個又大又強的國家。

        那么怎么來支持這個預計呢?一個是中國電影的觀眾人次,今年觀眾人次的增長率高于去年,但是票房的增長率并沒有高于去年,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電影產業整體狀況在向良性發展;第二個是銀幕數高速增長,覆蓋率大大加強。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東西部不平衡,沿海內陸不平衡,現在在政府的指導下,中國電影產業正在向中西部地區發展,覆蓋影院、覆蓋銀幕,我覺得這會為中國電影帶來非常高速的發展。

        中國電影銀幕今年達到10000塊,未來5年估計可以達到30000塊,觀眾達到13億人次,票房增長到300億到350億,這樣才能跟上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步伐。應該說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民眾對中國電影產業的最低要求或者說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除了中國電影人的艱苦努力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國際合作。

        就國際電影和中國電影產業的合作,我有幾點體會和建議。電影是一個知識產權的交易,它的每一次交易都是只交易使用權,因為它的成本是不重復增加的——重復的交易成本非常低,而且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使這個成本更大幅度降低。合拍的難處世界各國都存在,經過雙方的努力,總是會找到共同的地方——因為人類的藝術是共同的,文學藝術所蘊含的內容和形式是最容易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共同理解的。

        內容上的共同接受、商業上的共同接受,是國際合作的最佳方案。中影集團正在和美國的一些電影人、電影公司進行探討,我們成功地合作了幾部戲,比如《功夫夢》,還有正在拍的《太極俠》。我們需要各種技術層次、藝術方面的合作,中影集團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很多的探索。我們能夠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提高中國電影的實力,做大中國電影的份額,使更多的中國人愛看電影。我們也需要純技術合作,我們應當毫無保留地、敞開胸懷地把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技術都吸引到中國來,提高中國電影的制作水平、整體質量和整體魅力。

        尋求與國際化接軌的創作思路

        薛曉璐(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著名編劇)

        大概6年前,我參加過MPA(美國電影協會)在國內的一個研討會,中國編劇和好萊塢編劇共同交流了一些話題。在研討會進行的過程中,中國編劇和好萊塢編劇分別列舉出自己感興趣的電影,結果雙方都提到了一部當時非常有名的電影——《英雄》。

        好萊塢編劇們說,《英雄》是一部偉大的、極具創新性的電影,但是大部分中國編劇卻并不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這讓我開始思索,一部電影為什么會得到兩種完全迥異的評價?我想原因可能在于中國觀眾與西方觀眾所習慣和喜歡的講故事的形態大相徑庭。

        我不能說自己很了解西方的觀眾和他們的編劇,但是我寫了十多年劇本,大致還是了解一些中國編劇的創作習慣和喜好的。《英雄》在結構上采用了與眾不同的形式,這種形式西方的觀眾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一個多時空的,不是從頭到尾、順水推舟的結構狀態——而這樣的結構形式恰恰不是中國觀眾最喜歡和習慣接受的。因為中國的每個觀眾在小時候都會閱讀四大名著這樣的經典小說,那些故事都有一個從頭到尾、章回體的結構形式。章回小說那樣清清楚楚的講述方式是大部分中國觀眾下意識能夠很快接受的,當一種全新的結構形式對觀眾的觀賞習慣進行挑戰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覺得不適應。

        另外,中國觀眾喜歡什么樣的終極講述?比如說《英雄》,講的是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故事,這個皇帝我相信只要上過小學的中國人都了解,那么公眾對這個皇帝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呢?他是一個惡劣的、殘酷的暴君。《英雄》恰恰在這點上顛覆了對秦始皇的塑造和解讀。這樣一種全新的解讀,往往也會使中國觀眾產生一種動搖和疑惑。

        中國觀眾有自己喜歡和習慣的接受方式,習慣于影片對于人物的定位符合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己的原始判斷和基本定位。因此我覺得《英雄》這樣的電影在中國是很難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最近公映的《鴻門宴》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部電影也顛覆了故事的流程和主人公最后命運的選擇,我相信也會引發很大的爭議。

        但這其實很好,我覺得這恰恰給了中國電影一個更大的創作空間。中國編劇從不缺乏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捕捉以及對社會生活的思考。中國古典的文學思想就談到“文以載道”,所以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從不是中國創作者所缺少的。但是中國創作者缺乏一種現代化的、同國際更接軌的、更為廣泛開闊的創作思路,缺乏一種同世界觀眾對話的技術手段,我們的故事仍舊習慣于老老實實地從頭講到尾。其實故事講來講去就那么多,因此怎樣去發現一個獨特的角度去闡述老故事往往是更重要的。

        比如說美國有部小說叫《可愛的骨頭》,講述一個小女孩被殺死后,她的靈魂發現了自己被殺的過程,角度非常新穎,這部小說后來被拍成了電影。還有一部叫《和莎莫的五百天》的影片,其實講的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影片打破了故事的結構方式,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視點。這些在故事層面本身比較傳統的故事,卻因為選取了獨特的角度而煥發出了一種獨特的光芒。我相信這些影片都會為中國電影改變固有的創作方式提供巨大的空間。

        【國外聲音】

        中國電影要采取多樣化的營銷方式

        艾拉·多伊奇曼(美國Emerging Pictures公司負責人)

        美國人經常談DIY,就是要你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無論你是什么樣的藝術家,都必須親自做才能成功。當代藝術家要使用新的技術,特別是新的媒體,來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粉絲,不懂新媒體的藝術家不再是好藝術家。

        夸張一點說,像音樂家、攝影師、表演家以及動畫片制作人等等,任何一個制作藝術作品的人,他只需要1000個粉絲就可以生存下來。什么是真正的粉絲呢?你制作的所有的藝術品他都會買,這就是真正的粉絲——他可能會開車200公里去看你的片子,或者購買所有的衍生品,或者在谷歌里設置你的名字。當然,他們也會去購買你寫過的書、印有你照片的T恤、茶杯,然后每天都在等待你的新作品問世。

        很多導演通過新媒體建立粉絲團,并通過粉絲團不斷向前發展、延伸,不斷拓展自己的產品。導演需要抓住觀眾,需要通過社交網站和觀眾們保持聯系,讓人們對自己的作品更加感興趣。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大為不同,原來的一些批評家、評論者,都是由專業人員來擔當的;而當新媒體誕生后,很多非專業的粉絲也能發出響亮的聲音。作為藝術家,你必須擁有粉絲。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是個好辦法——你要把你所有的信息都公布到網站上,制作很多視頻,讓所有人分享,同時還要不斷更新網站內容。

        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你可以通過社交網絡繼續發聲。你是一個公眾人物,通過社交網絡和粉絲進行溝通,當你有了新作品就馬上告訴他們,而你公布的信息應該都是對粉絲非常有用的。當然你不會只是單向發布信息,社交媒體是一個雙向的溝通,你把自己的信息發出去之后,粉絲也會回復你,和你進行交流。

        記住,你不能找別人來經營你的個人網站,而是必須得自己管。當然了,個人網站僅僅是一個工具,你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制作網站的專家。如果你的技術不行,就找人進行戰略合作。你可以去找一些大學生,他們了解社交網絡,讓他們來幫你做一些技術性工作,幫助你把你的聲音發出去。

        電影要感動全世界觀眾

        約翰·波森(美國著名導演)

        進入電影業,不能一直呆在辦公室。你要把自己展示出來,盡可能地去參加一些Party,與同行交換你的名片,也許很快你就有機會了。有時候這種交際工作顯得很無趣,但你需要保持這樣一種熱情。你不要去想錢,我就從來沒有想過,到底什么項目應該做,什么項目能夠得到更多的錢——只要有生活就行了,它就像你身體中的血液一樣。作為電影創作者,你一只耳朵要多聽其他人的故事,另一只耳朵要聽自己的故事,你要想想自己是誰,你的故事是什么——你要思考,感動你的故事,是否會被全世界的觀眾認可?

        讓電影催生新型產業

        約翰·凱柏(華納兄弟制片公司高級副總裁)

        現在可以通過拍電影來吸引游客參觀,我最近同新西蘭合作了一部電影,一邊拍電影就一邊有人來參觀。這是一個新型產業,也許可以被稱為“電影旅行業”,它能夠創造更多的機會,更多的人可以被雇傭,更多的器械可以被租借,更大的市場也可以被開發。在澳大利亞要拿到政府40%的補貼,導演必須得是澳大利亞人,影片也必須是有關澳大利亞的題材。如果你是中國公司,要與澳大利亞公司合作拍片,可能會有一些增值稅方面的優惠。另外還有PTV(美國華夏電視臺)的獎勵機制,尤其是數碼后期制作方面,都可以贏得一定量的返稅。

        記者觀察

        國際合作已成中國電影常態

        本報記者 吳月玲

        十年前,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在企業界包括電影界,“狼來了”之聲不絕于耳。樂觀一點的看法是,入世是挑戰也是機遇;悲觀一點的看法是,市場的開放會使中國電影完蛋。十年間,中國電影經過從低谷到復興之路的爬坡,經過了各種類型片的探索,經歷了浮華大片的失敗,也經歷了主流影片的成功,中國電影已從年產量不足100部,到今年年產量超過500部,票房也將突破130億元。可以說,中國電影已經能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電影之林。這種自信的態度可以更多地見于合拍片之中。

        日前,美國電影協會與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聯合舉辦2011“電影大師”班,集合了奧斯卡委員會前主席西德尼·甘尼斯、全球最大短片電影節主席約翰·保爾森、華納兄弟制片公司高級副總裁約翰·凱柏與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華誼兄弟影業董事長王中軍等業內人士,為來自亞太地區的60余位年輕電影人講授全球合拍片的現狀和前景,并從電影劇本開發、影片拍攝、后期制作、營銷發行以及好萊塢制片廠模式等入手,為中國電影進入國際市場把脈獻策。

        合拍片的概念原先只限于中港合作拍片,由香港大導演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開啟了合拍片的歷史。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定CEPA協議,大批香港影人北上,給合拍片打上了濃重的香港電影印記。這些合拍片和其他一大批合拍商業影片的出現,成為內地和香港電影市場重新復蘇、走向繁榮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國產片票房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首次超過進口分賬大片,達到8億多元,占據55%的市場份額。而其中國產片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包括《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功夫》《新警察故事》《2046》等8部合拍片。2005年全國票房20億元,國產影片票房再次超過進口影片,進入國產片票房前十名的有《神話》《七劍》《功夫》《頭文字D》《韓城攻略》等9部,加上集合兩地電影人才拍攝的《無極》,幾乎全部為合拍片。2006年全國票房26億元,以兩地合拍為基礎的影片依然傲視群雄,國產片票房前十位中,有《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霍元甲》等8部合拍片,這幾部影片票房總和即達到8億多元。兩地合拍大片也同樣支撐了香港當地票房。2002年《英雄》以2670萬港元排在香港華語片票房前列;2003年《無間道III》票房3023萬港元居于冠軍;2004年《功夫》以4134萬港元奪冠;2005年《頭文字D》收獲3700多萬港元再居年度票房榜首。2006年香港地區華語電影票房前十名當中的前四名都是合拍片,即《霍元甲》《寶貝計劃》《墨攻》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此外年度票房冠軍《霍元甲》達到3020多萬港元。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地球村越來越小。電影的國際合作成為常態,好萊塢的資金拍攝印度題材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英國的魔幻巨作《魔戒》選景新西蘭……1998年以來,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挪威、比利時、意大利、南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紛紛制定了對外國際合作制片的優惠政策措施。這些優惠政策包括各種制片中發生的勞務費用的返還和稅收減免、影片融資貸款、產權投資、提供拍攝場地、免除停車費用等各種名目。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合作制片不僅能夠聚合共有的資金、人力和技術條件,而且能夠根據雙邊協議,擴大影片發行的國際空間,提高電影生產的規模效應,同時,也是對外擴大文化影響的有效方法。

      合拍片《諜海風云》劇照

      合拍片《面紗》劇照

      合拍片《雪花秘扇》劇照

      合拍片《功夫夢》劇照

      合拍片《諜海風云》  國內的電影過去常常是幾個電影制片機構聯合出品,以分攤影片的風險,現在國際資本的合作已經屢見不鮮。保利博納2010年1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更是拉開了中國電影國際合作的大幕。電影的國際合作已經突破了降低風險的單一價值,它的意義更在于開拓電影的海外市場。奧斯卡獲獎電影《指環王》三部曲在全球獲得了30多億美金的票房。不光如此,《指環王》三部曲由于是在新西蘭取景,已成為新西蘭最成功的形象宣傳,到新西蘭旅游的人數大增,當中大部分都是被電影中的美麗自然風光所吸引,以及想一睹為拍攝《指環王》而搭建的“中土”哈比小人村實景而來的。

        當資金不再成為電影發展的掣肘時,是不是意味著電影就能如人們所愿地飛速發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合拍片要符合合作國家人們的欣賞習慣,任何強勢資金的介入都無法改變這一規則。

        2006年,中美合拍片《面紗》是當年唯一殺進奧斯卡風向標金球獎的中國電影,而且該片的主演陣容也相當強大,愛德華·諾頓、《金剛》的女主演娜奧米·沃茨,根據毛姆小說改編,這一切都給這部電影加分,可是它在國內的票房卻十分慘淡,即使這部電影是由《瘋狂的石頭》幕后團隊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艾秋欣來組織營銷的,仍然無法逃脫在中國市場失利的結局。另一例子是去年的中美合拍片《功夫夢》,在北美最終拿下1.7億美元的票房,在中國內地卻只獲得5000萬元票房。題材、故事、中美元素的設置等都是影響合拍片能否成功的因素。

        綜上所述,入世十年,通過市場競爭,中國電影人開闊了眼界和胸襟,豐富了觀念和手法,中國電影已成為文化產業的排頭兵。下一個十年,我們要向電影強國沖刺,面臨的問題多多,其中,合拍片如何拍,在今天仍然是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編輯:孫育田)
      會員服務
      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最近2018中文字幕在线高清下载|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看|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