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藝強國”工作室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聽取了淮安市新安小學校長張大冬代表對當地傳承“新安旅行團”光榮傳統,加強基層教育的情況介紹。
當總書記聽說新安小學的孩子們“有許多心里話想對總書記說”,高興地回應道:“給孩子們問好啊!”并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善于從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安小學是“新安旅行團”的母校。“新安旅行團”1935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江蘇淮安縣(今淮安市楚州區)新安學校15個貧苦青少年組成,后逐漸擴大。曾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1年皖南事變后撤至蘇北敵后根據地,隨軍開展文藝宣傳和青少年組織工作。當年,戰火硝煙中,稚氣未脫的小小少年,不畏艱險,行程萬里,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戰救亡主張的光輝歷史,已成為永不褪色的精神財富。
圖源:《新安旅行團》
2021年“六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們,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
回 信
淮安市新安小學五(8)中隊的少先隊員們:
你們好!收到你們的來信很高興。你們學校是“新安旅行團”的母校,你們在信中表達了對學校紅色歷史的自豪之情,也說到了你們學習黨史的收獲。
當年,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新安旅行團”不怕艱苦,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宣傳黨的主張,展現了愛國奮進的精神風貌。希望你們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六一”國際兒童節就要到了,我祝你們、祝全國小朋友們節日快樂!
習近平
2021年5月30日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后,新安小學認真貫徹落實回信精神,推出兒童劇《新安旅行團》,實施新旅歷史紀念館展陳提升工程,還創建了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校長張大冬說,在下一步的教育實踐中,新安小學將積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全面整合淮安的紅色教育資源,構建紅色教育場域,形成場景化、實境化、一站式的育人新陣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會來到代表委員中間,與大家共商國是。小藝根據公開報道資料,梳理出總書記的幾個兩會文藝小故事。讓我們一起從中感受總書記的深厚文藝情懷。
2014年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文化軟實力時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當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代表發言說起中國原創歌劇:“希望主管部門對我們今年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家》和《日出》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總書記接過話題說:“一次能夠推出三部歌劇也是很不容易的。”總書記還說到:“廖昌永講到的夢想中國的歌劇能夠到世界舞臺上去,這些事情我們要作為一個追求目標去做。”
2016年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在黑龍江代表團,赫哲族“80后”代表劉蕾對習近平總書記說,在興邊富民工程等政策幫扶下,我們的生活就像《烏蘇里船歌》唱的那樣,走上了幸福路。總書記親切地說,這首歌早就耳熟能詳,還會哼唱,歌中描繪的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團結的美好景象。
2019年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與委員熱烈討論。
近2個小時的聯組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不時點頭表示贊許。
戲劇導演田沁鑫委員告訴總書記,她正在導演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有8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不應是我們要深入挖掘、熱情謳歌的嗎?”
電影導演陳力委員談及創作的幕后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凝神靜聽,感慨系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啊!上海石庫門、南湖紅船,誕生了中國共產黨,14年抗戰、歷史性決戰,才有了新中國。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
談到增強“四力”是文藝創作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創新要下功夫,要積累,要靠細節打動人,真實、感人的細節需要我們去挖掘。你們講到的電視劇《海棠依舊》就有許多很真實、很感人的細節。”
“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我們文藝工作者今后創作思路和努力的方向。我一定要創作出人民喜歡的作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委員說。
這一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甘肅的全國人大代表熱情邀請總書記到敦煌看看,總書記回應道:“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果然,2019年8月,總書記到甘肅考察,首站便去到敦煌莫高窟。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同獲得“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熱情握手,并關切地詢問敦煌的近況。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總書記對敦煌的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文化傳承一直十分關注。總書記給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發去賀信,盛贊“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總書記談及古絲綢之路,將敦煌等古城稱為“記載這段歷史的‘活化石’”……習近平總書記說:“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全國兩會上的文藝小故事,
展現習近平總書記
以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
擘畫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文藝高峰。
廣大文藝工作者從這個春天繼續出發,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為總書記的“兩會文藝高峰圖”
添上百花齊放的滿園春色,
繪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美麗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