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建言獻策——
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進文藝高質量發展
全國兩會期間,文藝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持續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大家認為,回顧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每一項成績都舉世矚目,都凝聚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力量,向世界充分展現了大國風采、大國氣韻、大國擔當。大家紛紛表示,文藝工作者要牢記使命職責,緊跟時代步伐,在守正創新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努力用文藝引領社會風尚,使文藝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融合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數字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新的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數字產業、數字經濟、數字文化正在成為各國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特別是數字文化,既關系到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設能力,也關系到數字中國的創造能力,應當給予高度重視?!比珖f委員、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表示,推動傳統媒體與現代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將其用于藝術創作與傳播實踐之中,有利于占領文化陣地,捍衛新時代中國文藝話語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表面上沒有傳統兩個字,實則飽含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與尊重,沒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接納與培植,任何現代化在這片土地上都是長不出根須的,更談不上開花結果。文學藝術話語系統的背后,就是深層的文化話語系統,這是根本性的精神力量?!比珖f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汪惠仁表示,中國文藝出版事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多方面為人類提供了特別智慧與方案,比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個體與他人和群體的關系、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等,并由此建立了一整套中華藝術美學。文藝出版事業要體現這樣的中國智慧、方案與美學。
文化賦能,讓鄉村更美麗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推動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比珖f委員、中宣部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副總編輯王平久表示,要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鄉村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文化精粹,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推動優秀傳統鄉村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更好釋放鄉村文化的內在魅力,強化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既要有產業的興旺,也要有文化的繁盛。文化的土層深厚,才能讓村民更好地扎根其上,尋回更多的‘鄉戀’與‘鄉愁’。”全國人大代表、泰州美協主席、泰州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黃平表示,要積極發揮美育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組織高校美術教師擔任鄉村美育導師、策劃舉辦本土特色美育活動、組建文創專家團隊指導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等,這些措施既能以“美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又以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護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有效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通過努力創作精品力作,不斷從高原邁向高峰?!比珖舜蟠?、廣西藝術學院原院長鄭軍里表示,要創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就要把反映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下沉到基層,到人民中間去,只有感受人民真實的生活,才能不斷豐富創作題材、提高創作能力?!白鳛槔旖嬇傻漠嫾?,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創作的特色吃準,把保持創作特色和追求更高的藝術質量融合起來,才能創作出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時代的考驗的作品,并通過更多的高質量作品,展示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形象。”鄭軍里說。
“作為來自基層的文藝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少數民族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果?!比珖f委員、云南省文聯副主席、云南省音協主席、女高音歌唱家宗庸卓瑪說,自己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傳達到基層群眾中去,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將立足自己從事的文藝工作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未來繼續著力培養云南的少數民族優秀文藝人才,特別是青年文藝工作者。”宗庸卓瑪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這是對所有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近五年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不斷深化,面對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繼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每個文藝文化工作者需要不斷思考、突解的課題?!比珖f委員、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馮俐表示,作為兒童青少年戲劇的“國家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要帶領全國同行繼續攀登藝術高峰,在創作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兒童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孩子們推出更多具有中國氣象、中國精神的作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昂揚的熱情投入到創作和演出當中去,為時代放歌,為人民起舞,為人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舞協主席、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表示,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藝的傳播力,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生動展示社會主義文化新形象。
進一步推動“文化惠民”工作的開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我認為,文化藝術行業當下最應該下大工夫做的,就是真正沉下心來、全神貫注地做出好作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產品來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提振真正有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文化消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表示,推動戲曲藝術在新時代實現更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要全民普及劇院文化,應由政府倡導組織“一年進一次劇院”長期宣傳推廣活動和制定相關政策機制?!皩嶓w劇場特有的直抵人心的藝術震撼力是其他任何載體都無可替代的,大眾走進劇場也是推動優秀藝術傳播和綜合性實體消費的更有效途徑?!表n再芬說。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表示,黨和國家重視傳統戲曲的傳承與發展,未來應通過進一步推動“送戲下鄉”“文化惠民”,落實以戲曲文化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同時,以“戲曲進校園”的形式引導學生走進劇場,鼓勵各地學生更多地關注本地的戲曲文化。這都將有力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
(中國藝術報記者集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