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德正氣引領文藝風尚
——“中國文聯第五期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高級研修班”側記
在井岡山茨坪北山的最高處,矗立著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火苗般的造型象征著中國革命在這里點燃的星星之火,與幾千里外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遙遙相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心中永不熄滅的理想信念之火,這把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為中國文聯第五期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高級研修班授課時,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學科研部黨史教研中心主任、教授陳勝華說。
20多年前,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掛職)、中國舞協副主席黃豆豆出演了舞劇《閃閃的紅星》里的潘冬子。20多年來,他對江西革命老區始終飽含情感。此次作為學員來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參加研修班,再度勾起了他的回憶。“今天的文藝工作者有這么好的創作演出條件,我們更應該好好把時間精力放到藝術的創作、演出上來,把文藝工作開展得更好。”黃豆豆說。“大家在各自所在領域塑造了人民群眾喜愛乃至崇敬的形象,傳遞了文藝凝聚人心的正能量,我們在一起就要更經常地探討,如何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不辜負時代給我們的機遇,不辜負人民對我們的期待。”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在授課時說。
德為先、藝為本、樹榜樣、揚正氣。參與本次培訓的21位學員均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獲得者。在學員們看來,獲得此項榮譽不僅是敦促自己在專業中再接再厲,更是激勵自己在崇德、尚藝兩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開拓文藝的新天地。
學習期間,學員們來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八角樓革命舊居舊址群、黃洋界保衛戰舊址群參觀學習,并向井岡山革命烈士敬獻花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表示:“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井岡山是其中的源頭。毛主席在艱苦的環境和有限的力量下能夠以遠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發展,對我很有啟示:要站在集體角度看待問題、看清時代發展,把自己的力量融入時代發展中。”“五百里井岡,每座山峰都值得銘記,每座山峰都有屬于信仰的高度”,湖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郭小容說,“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一群人能夠為了革命向死而生,點燃他們的就是理想和信念,對我們今后如何崇德尚藝是很好地激勵。”
在“崇德尚藝守正創新”學員講壇上,大家積極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和工作經驗。四川省視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寒露說:“志愿服務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光亮。”她介紹了“影視小屋”、《主播說環保》、“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愛心幫扶”、“貴州鄉村振興文化扶貧”等文藝志愿服務項目,還在每位學員桌上放了大熊貓玩偶,期盼大家到成都創作采風。黑龍江省曲協主席劉彤說,“曲藝以小見大,是文藝的‘輕騎兵’,需要多出精品,精品需要慢慢打磨。”楊俊是江西省贛州市贛南藝術創作研究所所長,他的家鄉在瑞金,他的許多同事也出生在贛南這片紅色的土地。他說:“我們的祖輩大都參加了紅軍,有的犧牲在國民黨‘圍剿’的戰場,有的犧牲在長征的路上。新時代以來,我們創排的贛南采茶戲都寄予了少年時期的所聞所思,在舞臺上演繹紅色英雄人物的同時也獲得了非常豐厚的精神營養。”郭小容認為,新聞工作的守正創新重在創新傳播方式,“當新聞融入了攝影美學、電影、綜藝等元素之后,新聞故事就可以講得更生動,就可以更好地讓百姓聽懂黨的創新理論。”其間,學員們還與江西當地的文藝骨干進行了座談交流。
如今,井岡山精神代代傳承延續,不斷激勵著后輩奮勇前行。訪談教學中,老紅軍曾志的事跡、上海知青楊潔如的故事和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的故事,讓大家深受感動。李心草是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感慨于常年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的教師的光榮事跡,他說:“每當在大型演出中看到成百上千的集體力量時都會被感動,他們很多人也符合德藝雙馨標準。”如何讓青年教師更好地成長?馬賽表示,像五年一屆全國美展這樣的重要活動不是年年有,希望能引導青年教師在更多重要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