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國優秀小戲小品展演”舉辦,展現小戲小品的獨特藝術魅力——
從生活中來,像生活一樣豐富多彩
8月31日至9月6日,由中國劇協、陜西省文旅廳、陜西省文聯、西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九屆“全國優秀小戲小品展演”在西安舉辦。其間,來自全國各地的42個劇種75個劇目分為“戲曲小戲”“話劇小品”“基層院團與群眾文藝”“校園戲劇”“新文藝群體”5個單元進行展演,經過專家評審,最終10部作品獲得“組委會特別推薦劇目”,展現了小戲小品的獨特藝術魅力。中國劇協顧問、著名導演王曉鷹表示,小戲小品是戲劇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從生活中來,表現人們對生活的觀察、對人性的感悟,和大戲一樣在舞臺上熠熠生輝。
小戲小品短小精悍,滿含生活的質感
“去臨滄采風的路上,路過邊境線,了解到老百姓自己組織巡邊隊,利用農閑時間進行邊境巡邏的真實故事,邊民質樸可愛,一心守護好邊境線的奉獻精神讓我非常感動。”在話劇小品《流動的哨所》中飾演巡邊隊長的云南省話劇院演員鄭新,演出結束后仍沉浸在角色中,他動情地說:“希望把我們所看到的呈現在舞臺上,讓更多人知道還有這么一個群體在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國家。”該劇導演、云南省話劇院導演唐偉也表示,基層有太多故事,而且都很有特色,演員看得多了、體會多了,表達也會更真實自然。
小品《煙》以新冠疫情為背景,通過一對共建方艙醫院的父子間的對話展開劇情,在溫情幽默中,親情貫穿始終。這部作品也是主創團隊經過走訪方艙醫院實地采風后創作的,在該劇編劇、導演,深圳市羅湖區劇協主席邸敘然看來,小戲小品短小精悍,滿含生活的質感,往往時刻提醒人生價值,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此次展演作品中,像《流動的哨所》《煙》這樣的作品很多,無論是真實的故事,還是作品中流露的真摯情感,都讓人更加理解“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省劇協主席劉遠認為,“小品是瞬間藝術”,好的小戲小品往往有活生生的人,“建議小戲小品可以口開得小一點,用心用情去擁抱生活,發現和塑造生活中那些值得寫的人”。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教授陳建平表示,小戲小品擅長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俗人和俗事,要通過合理的語言藝術的加工、適度的肢體語言表達找到合適的坐標,盡量做到雅俗共賞。
為健康良好的戲劇生態注入活力
秦腔現代小戲《紅肚兜》中旋子、平轉、大翻身等傳統戲曲程式動作的運用,烘托了紅軍戰士英勇戰斗的緊張氛圍;薌劇小戲《說親》強調劇種自身特點,運用了很多閩南觀眾熟悉的民間小調;彝劇《順英養豬記》的唱腔以彝族小調為主,說的是漢語彝腔,以竹筒為打擊樂,突出了彝族的民族特色;湘劇小戲《一盞攤燈》中運用了湘劇的彈腔和高腔,或高亢激昂,或娓娓道來……展演中,觀眾還欣賞到了兩夾弦、漁鼓戲、松陽高腔、皖南花鼓戲等不常見的地方劇種的獨特風采。
觀摩展演的專家認為,小戲小品雖“小”,卻也因其靈活性、親民性,成為戲曲劇種傳承傳播的重要載體。“雖然是小戲創作,但每一個小戲創作都沒有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都在思考用什么生動的藝術方式來講好故事,這和很多同質化的藝術表達形成了鮮明的區別,強化了劇種形式和劇種表達魅力。”在中國劇協原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看來,小戲注重生活的故事性和表達的可看性,看似是一種講述,實際是一種創作。“小戲短小精悍、靈活方便,我們經常組織小型多樣的演出隊到縣區去,以前都是老觀眾,現在年輕觀眾不斷涌現。”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導演吳茲明深有感觸地說,小戲成為基層院團和新文藝群體的一個重要抓手,讓劇種和劇團都更活躍了。
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教授于凡林注意到,在此次小戲小品展演中,編導演等大多是年輕的創作者,他們的熱情和朝氣都在舞臺上得到了充分展現。在王曉鷹看來,小戲小品本質上就有習作的性質,從小的視角去磨練藝術創作能力和生活表達能力,給年輕人提供了成長的舞臺。此次,校園戲劇也被納入到展演中,木偶劇《海關》、話劇小品《那一片池塘》等讓人印象深刻,代表了新生的力量。“給院校提供了展示和學習的機會。”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殷無為坦言,學生平時以學習為主,舞臺實踐少,而只有在不斷的舞臺實踐中才能積累更多的創作和表演經驗,而且難得的是加深了高校和院團之間的交流。
打開思路前景更廣闊
“小戲小品雖小,卻折射出了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大情懷、大追求、大氣象。”中國劇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表示,本屆全國優秀小戲小品展演堅持群眾性、廣泛性、藝術性、推新人、展新貌和鼓勵探索創新的原則,是各地文藝團體尤其是基層院團展示創作成果的窗口,是青年戲劇人綻放藝術才華的舞臺。中國劇協既要成為戲劇家之家,也要成為戲劇工作者之家、戲劇愛好者之家,將最廣大的戲劇人團結在一起。
2006年,全國首個中國劇協小戲小品創作基地就已落戶深圳羅湖,當地小戲小品創作生產等各項活動也愈加活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邸敘然說:“有了基地,我們更有底氣了,每年基地間的小戲小品交流會,中國劇協都會請專家對相關作品進行點評,這對我們特別有幫助。”
“在75臺小戲小品中,我們看到了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新農村建設的問題等,帶有新的時代烙印。”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認為,藝術存在的價值就是要追求熟悉的陌生化,小戲小品應進一步以新視角、新發現、新題材、新內涵、新表達給人們帶去新鮮、新奇、新銳之感。在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穆海亮看來,小戲小品直接表現生活,生活本身極其豐富,如果進一步打開創作思路,使小戲小品的舞臺像現實生活一樣豐富多彩,它的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