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在敦煌舉辦——
為絲路盛會送上美好祝福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金秋九月,隴原大地清風送爽、碩果飄香。9月6日晚,2023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在甘肅敦煌舉行,回眸“一帶一路”的足跡,用音樂牽起跨越千山萬水的情誼。
音樂會由指揮家張國勇執棒蘭州交響樂團,圍繞“溝通世界: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這一主題,以獨奏、獨唱以及領唱與合唱等形式,彰顯絲路文化的厚重燦爛和包容兼蓄。在管弦樂《輕騎兵序曲》的旋律中,演出拉開帷幕。歌唱家王慶爽、石倚潔、王宏偉、廖昌永、迪里拜爾,古箏演奏家王中山、竹笛演奏家唐俊喬、琵琶演奏家趙聰、二胡演奏家于紅梅等,帶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答卷》《你是我的一切》《我愛這土地》《天路》《天下黃河十八道彎》《斗牛士之歌》《我和我的祖國》《一杯美酒》《民族復興》,以及古箏與樂隊《滿江紅》、笛子與樂隊《掛紅燈》、琵琶與樂隊《絲路飛天》、二胡與樂隊《蒙山沂水情》等精彩節目。最后,廖昌永、迪里拜爾、王宏偉、石倚潔、王慶爽與蘭州音樂廳合唱團帶來領唱與合唱《我愛你,中國》,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文藝是聯通人心最好的交流手段。”廖昌永在演出結束后表示,“一帶一路”是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國友誼的橋梁方舟,也體現了中國對和平的擁抱。共同探討怎樣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在中國的舞臺上講好世界的故事,尤為重要。趙聰演奏的琵琶與樂隊《絲路飛天》,是10年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她特別創作的。10年來,她帶著這部作品輾轉世界各地,演出了上百場,表達對敦煌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趙聰看來,敦煌不僅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還是過去和現在傳承接力的驛站。
從10年前開始,石倚潔就致力于對外文化交流的工作,不間斷地在世界各國演出中外經典舞臺劇目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作品。在他看來,中外文化之間的差異需要互相包容,理解的偏差也要通過文化傳播來慢慢彌合。“比如《圖蘭朵》,它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人的故事,但那是西方人虛構的東方,而歌劇《微笑王國》是由中國和匈牙利兩國聯合創作的,這部作品也同樣展現了100年前,西方人對中國這個東方神秘大國的好奇與想象。到了當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形象,已成為我們這輩藝術家的職責。”石倚潔說。
在這次演出中,王宏偉帶來了《天路》《天下黃河十八道灣》兩首歌曲。其中,《天下黃河十八道灣》是一首青海“花兒”,在這首歌里,既有“花兒”的風格,也有藏族民歌的味道。“這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使得我們的民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王宏偉特別提到,這次來演出時在航班上遇到埃及駐中國大使,聽說自己是一名唱中國歌劇的歌唱家,特別興奮,說他看過很多中國歌劇,也會唱很多中國的歌。“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取得的顯著成果,特別是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了更多文化交流和互動的機會,是非常了不起的。”王宏偉說。
本次音樂會由中國音協與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旅廳、甘肅省文聯共同主辦,甘肅省音協承辦。中國音協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2023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作為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第4次為文博會呈現代表中國水平的高規格演出,一首首經典歌曲、曼妙樂章,為絲路盛會送上美好祝福,也為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凝聚起昂揚向上的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