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協組織學習中央關于加強文藝評論和非遺保護工作文件精神,專家表示——
理論研究和文藝批評引導民間文藝創作走向
中國民協近日組織召開學習《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暨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2021年第二次會議(網絡會議)。相關專家學者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的理論評論專家代表、中國民協理論評論專委會代表近五十人參加會議。大家表示,作為民間文藝理論評論工作者,應該有所思考、有所擔當、有所作為,要倡導和踐行“批評精神”“專業精神”和“擔當精神”,要培養和引導健康的大眾文藝審美趣味,民間文藝理論評論工作者要敢于發聲、敢于批評,通過理論研究和批評評論,提升對民間文藝作品的鑒賞水平、引導民間文藝創作走向、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
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表示,《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意見》是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加強文化建設、樹牢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遵循,對中國民協及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開展工作至關重要。中國民協和各級民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文件精神,吃透要義,落實到位,做出特色。要加強民間文藝傳承人的培訓和專業提升,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與此同時,民協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協助地方進一步挖掘和培育新生的傳承力量。
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表示,希望大家共同以文化強國為遠景目標,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文藝建設,扎實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健全文藝評論標準,改進評論文風,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評價闡釋我們的文藝創新創造,不套用西方理論剪裁中國人的審美,以文質兼美的評論激濁揚清、褒優貶劣,營造健康評論生態,推動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這是人民對于文藝的期盼,也是時代賦予評論的使命。
林繼富、蕭放、張勃、向柏松、朱智忠、孫宏亮、馮莉等從新時代民間文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批評評論、學科建設、媒體傳播、非遺傳承保護發展、理論評論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成果傳播轉化等不同角度出發,結合學習感悟做了發言。
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協理論評論專委會副主任林繼富表示,民間文藝評論要充分利用民間文藝資源優勢,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民間文藝觀念,加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緊密聯系,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建設、國民教育和傳承傳播上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民間文藝評論質量全面提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教授蕭放認為,需要樹立新時代非遺保護傳承理念,即非遺是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同時也是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工作,它關系到文明傳承,更重要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精神需要。
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兼中國民協理論評論專委會副主任、秘書長王錦強介紹了今年下半年理論評論專委會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思路。據悉,中國民協今年還將結合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中國民間工藝集成工程及“一帶一路”民間文化探源工程的調研活動和社會宣傳活動,組織中國民協理論評論專委會相關領域專家參與,提交調研報告或學術論文。同時,將組織委員會各領域專家,重點對《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集成》《中國服飾文化集成》《中國民間剪紙集成》等新出版卷本,“山花獎”“2021中國故事節”各項目獲獎作品,新文藝群體創作的剪紙、農民畫、年畫、唐卡、民歌、民間故事、皮影作品,民間藝術傳承人的新成果、新作品,民間文藝新著作,以及各地民間文藝家協會、各民間文藝專委會和民間文藝之鄉(基地)在民間文藝領域取得的學術活動成果,及時跟進,開展廣泛、深入的理論評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