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信仰的味道》劇照
金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歷史文化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文風鼎盛之城”的美譽,是戲劇大師李漁的誕生地,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婺劇的發祥地。兩年一屆的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更是金華市充分發揮金華歷史名人和地域特色文化作用推動文化繁榮的重要抓手。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金華市人民政府主辦,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蘭溪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日前在金華蘭溪劇院閉幕。
為期14天的本次活動開展了“戲聚金華”全國優秀戲劇劇目展演、戲曲與IP高峰論壇、第三屆“婺星爭輝”婺劇青年演員挑戰賽等活動,可謂精品迭出、大伽云集、好戲不斷,共吸引1.5萬余人次現場觀演、超176萬人次線上關注,讓廣大戲迷朋友享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戲劇劇目,這場戲劇盛宴真正展現了戲劇的藝術魅力,成為全民共享的藝術盛會。金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邢志宏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婺劇多次登上國家級舞臺,浙江婺劇團多次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戲劇的獨特魅力。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如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團、名劇、名角再次齊聚金華,共話發展,讓古老的婺劇煥發新的活力。 ”
為了展示婺劇在新時代的魅力和戲劇大師李漁的傳奇故事,婺劇《信仰的味道》和《李漁別傳》分別亮相開幕式和閉幕式專場演出。大型紅色題材現代婺劇《信仰的味道》以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主線,用信仰傳遞了共產黨的力量,是一部弘揚紅色文化、展示不忘初心、堅定黨的信念的經典戲劇。這部劇多次走上國家級舞臺,并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的“百年百部”創作計劃。該劇以小見大,有巨有微,把《共產黨宣言》中最有價值的精神形象地展示給觀眾,使之有力地呈現了“一個人翻譯了一本書,一本書武裝了一群人,一群人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的主題,體現了婺劇人和婺劇藝術在傳播古老戲曲文化與時代價值精神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蘭溪市李漁戲劇研究院為班底,以國家一級編劇譚德慧編寫的婺劇《李漁別傳》為藍本,結合現代生活和現代元素,復排版《李漁別傳》在閉幕式上演出,重現了李漁的人文精神,展示了戲曲的魅力,打造“中國戲劇之都” ,為婺劇這個傳唱了500余年的劇種帶來新的生命力。
婺劇《李漁別傳》劇照
發揮戲曲青年傳承人該有的能量和作用,是推進戲曲傳承發展的積極舉措,本屆戲劇匯也為婺劇青年演員創建了一個展示風采和交流技藝的平臺,充分展現了年輕一代婺劇演員對婺劇藝術價值的挖掘和創新,為金華戲曲文化的繁榮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主辦方在戲劇匯期間隆重推出“婺劇青年演員風采展示專場” ,并聯合央視戲曲頻道再次舉辦“婺星爭輝”婺劇青年演員大賽。通過海選戰、對決戰、組隊戰、復活戰、決勝戰等形式,選拔優秀選手在金華參加決賽,比賽內容分選手本工表演、個人才藝表演、戲曲反串表演和創意戲曲表演等,最終評選出3名選手授予“婺劇之星”稱號、 5名選手授予“婺劇新星”稱號。總決賽將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這幾天觀看了展示婺劇青年演員風采的折子戲專場后,心里很激動,每個折子戲都有人物、有技巧,讓人賞心悅目,帶給觀眾極大的審美滿足。 ”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萬素贊賞道。近年來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還精心創作了青春版婺劇《白蛇傳》 《穆桂英》等大戲,并邀請國內名家來團為青年演員排演傳統戲曲名段,著力培養婺劇新生力量,所取得的成績令省內同行刮目相看。比如青年演員楊霞云、樓勝、巫文玲、陳麗俐、陳建旭、李烜宇、葉路成等都在劇中擔綱主演,扛起了婺劇新生代力量的大旗。
作為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的重要內容,由全國各地80余位戲曲專家參加的戲曲與IP高峰論壇在金華中國婺劇院舉行。戲劇界專家學者就“堅守劇場藝術發揮網絡優勢促進戲曲發展”“與民眾共生、與時代同行是戲曲重要的優秀傳統”“戲曲與城市品牌塑造”等主題進行了演講,共同探討地方戲曲IP打造的路徑與方向、地方戲曲文化生態圈的打造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傳統戲曲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路徑、戲曲文化產品的創新與開發,旨在推動戲曲事業的蓬勃發展。
金華是有“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李漁的故鄉,婺劇則是中國戲曲的搖籃。金華有2200多年建制史,名儒接踵、人文薈萃,被稱為“小鄒魯” 。婺劇已有500余年歷史,擁有600多本劇目、 1000多種曲牌,含6種聲腔,被戲劇大師梅蘭芳稱為“徽戲的正宗、京劇的師祖” 。明清以來,金華貿易繁榮、人杰地靈、物產豐饒,歷來是全國各種戲曲爭艷之地。而婺劇作為金華的地方戲,更具“文戲武做、武戲文做”等地方特色,村村鎮鎮在喜事節慶之時唱戲為賀的習俗流傳至今,形成了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地方婺劇生態。
越劇《早春二月》劇照
在戲劇匯演期間,觀眾每天都能欣賞到由各地劇團帶來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劇目。金華人從小看到大的婺劇、粗獷高昂的秦腔《鎖麟囊》、細膩婉轉的越劇《早春二月》、活潑輕快的黃梅戲《五月的鮮花》,還有小朋友愛看的兒童劇《新時尚總動員》 ……兩周的時間里好劇紛呈,讓戲迷朋友們過足了戲癮。
婺劇擁有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6種聲腔,涵蓋全國眾多地方戲聲腔種類。本次全國優秀戲劇劇目展演,以婺劇6種聲腔為出發點,分別邀請越劇、豫劇、秦腔、吉劇、楚劇、話劇、河北梆子、黃梅戲、粵劇、高甲戲和婺劇等11個劇種的15臺經典劇目匯聚金華參與展演,展現地方劇種的大融合、大團圓和大發展。同時欣賞婺劇6種聲腔豐富多彩的不同演繹,使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表現形式得以交流和推廣,助推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南北各地戲劇的匯演,促進了文化的融合,推動了婺劇藝術不斷創新與發展,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打造了獨特的藝術氛圍。而戲劇生態的不斷打造,也對婺劇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者形成一個整體,彼此促進,不斷發展。這正是戲劇匯演的初衷所在。 ”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委員樓存記說。
為了讓戲劇魅力和城市文化傳播得更廣,本屆李漁戲劇匯活動還推出了“品戲讀城”首屆中國(金華)戲曲短視頻大賽,活動圍繞婺劇等金華元素和金華古子城等旅游景點,邀請國內知名短視頻平臺上擁有10萬粉絲以上的戲曲創作者、文旅創作者到金華采風、創作,依托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和技術手段,把“中國戲劇之都”的婺劇之美和“水墨金華”的山川之美、“江南鄒魯”的人文之美,最大限度地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傳播, “抖”紅婺劇,“抖”紅金華美景、美食,全面提升金華文旅形象。
本屆李漁戲劇匯以“戲曲的盛會,百姓的節日”為宗旨,以“戲聚金華,金華有戲”為切入點,匯聚了全國名團、名劇、名人,通過論壇、展演、展覽和賽事,傳承和弘揚了地方傳統戲劇文化,推動和促進了金華文化藝術的大繁榮、大發展,進一步彰顯了金華戲劇之都的魅力。作為李漁的故鄉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婺劇的誕生地,金華正散播著古老婺州的聲音與名片。
戲曲與IP高峰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