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由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辦的“網絡文藝藍皮書”第二本《中國網絡文藝發展研究報告(2020-2021)》編撰啟動暨研討會在京舉辦。在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宜文,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匡文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助理、總編室主任姚冬梅分別對《中國網絡文藝發展研究報告(2018-2019)》予以了肯定,并針對《報告(2020-2021)》的編撰大綱開展研討。
圖為會議現場。中國文藝網 馬征攝
專家對《報告(2018-2019)》的肯定
尹鴻
《報告(2018-2019)》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全書系統、完整地呈現了兩年間網絡文藝發展的全貌,對網絡文藝發展進行了全景式、概覽式的研究分析,通過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考察其運行規律,對我國網絡文藝活動健康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王宜文
《報告(2018-2019)》梳理并解決了很多理論問題,為深入研究網絡文藝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作為第一本全面描述網絡文藝內涵與外延、歷史與現狀的著作,該報告在網絡文藝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開創性。
戴清
《報告(2018-2019)》把網絡文藝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較為系統地描述了網絡文藝各種現象、形態、產業的基本特征,初步把握了其運行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出了網絡文藝理論研究“國家隊”的水準。
匡文波
《報告2018-2019》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網絡文藝系統研究的空白,通過對網絡文藝兩年間基本現象進行描述分析和理論研究,構建起這門新興學科的理論基礎,為相關產業機構、行業協會、學界業界開展網絡文藝活動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姚冬梅
《報告(2018-2019)》是從無到有的跨越,對于網絡文藝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該報告梳理了網絡文藝的不同發展階段,從自主創作、主題規范再到內容升級、品質提升的發展歷程,對于網絡文藝的健康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和統領價值。
專家對《報告(2020-2021)》的建議
尹鴻
《報告(2020-2021)》要從具體的網絡文藝形態出發,分別從創作、生產、平臺、傳播、受眾等角度進行具體論述和分析,使研究內容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要突出網絡文藝方面的政策法規對創作和傳播所產生的引導作用,積極促進網絡文藝多出精品佳作;考察網絡文藝領域里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熱點現象,通過分析其發展狀況,歸納出不同門類網絡文藝活動的突出特征及運行規律;要關注新文藝群體、新文藝組織個體創作者的生存境遇、創作環境和發展狀況;與各大互聯網平臺合作,進行數據收集與整合分析。
王宜文
《報告(2020-2021)》要繼續保持穩定性,更為扎實、深入、細致地描述和分析網絡文藝現象,通過現象去考察網絡文藝的本質特征,不斷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分析觀點。與此同時,著重加強網絡文藝海外傳播和影響力方面的研究,要對國內外優秀傳播案例進行數據收集、梳理和分析,了解學習新的國際傳播渠道和模式,將網絡文藝傳播活動上升到文化戰略思考的高度。
戴清
《報告(2020-2021)》應該從藝術類型出發開展研究,將典型案例和發展現狀點面結合進行分析,同時兼顧研究對象的廣延性、標志性,研究方法的專業性、學術性;此外,資料收集除了官方數據以外,還要搜集具有代表性的網絡文藝案例。同時應當深入關注媒介藝術生態的整體性和彼此關聯性,即媒介生態中各個藝術類型的聯動關系,以及整體樣貌之中相互的作用與影響。要精進研究深度,在研究路徑、范式上下功夫,除了一般分析方法之外,在傳播產業研究領域,加入媒介經濟學和傳播學的研究視角。
匡文波
《報告(2020-2021)》要對網絡文藝的內涵與外延進一步界定,可以從藝術性、思想性等角度進行分析。同時他認為對產業與市場應該做更多量化研究,加強數據收集和案例分析方面的考察;同時進一步關注網絡文藝創作者,深入探索他們的創作活動,具體分析其分類與專業方面的差別。此外,要建立一個全面的網絡文藝評價體系,從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出發,綜合性地研究與評價網絡文藝作品,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姚冬梅
《報告(2020-2021)》在編撰持續性、數據來源以及理論性三個方面需要進行新的深入拓展:要進一步設置年度主題、熱點、重點,擬定穩定的出版周期和數據周期,并確定專家的寫作領域;此外,還應當建立一個由網傳中心、相關公司、科研機構密切合作的數據平臺,由網傳中心參考相應數據體系和指標開展工作,通過第三方來進行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加固數據來源的首發性,獨家性和標桿性;同時,也要加強基礎理論建設,充實報告內容深度,突出學術性和理論性。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謝力與中國傳媒大學學術期刊中心主任彭文祥交換編撰工作合作協議,宣布編撰工作正式啟動。中國文藝網 馬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