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玲:讓剪紙講故事給別人聽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群藝館里曾多次展出這樣一幅剪紙作品:長達70米的畫卷上,栩栩如生地刻畫著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從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戰四方到如今蒙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靈動傳神的畫面和精雕細琢的技藝很難讓人相信這出自一位普通農婦之手。
趙美玲出生于鄂爾多斯東海心村,祖上世代務農。14歲那年,她開始接觸剪紙,而這一堅持就是40多年。這些年,她創作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幅剪紙作品,頗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被評為剪紙藝術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剪紙藝術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其流派往往是以技術與創作風格劃分的,而趙美玲的剪紙更加側重于內容的表現,用她自己的話說叫“農民記事剪紙”。在其年輕的時候,她也是以創作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獨立的單張作品為主,但隨著她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逐漸改變了創作內容。“后來我覺得,只有能講故事給別人聽、能和生活完全融為一體的剪紙作品才更有意義。”趙美玲說。
她的第一幅記事長卷作品是《農民紀實圖》,長度約80米,創作時間兩年。該圖生動地再現了從改革開放前夕到今天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做工細致、惟妙惟肖。隨后,又誕生了諸如《奧運記述圖》、《蒙古歷史文化圖》等多幅作品。“下一步,我計劃剪出一幅《中華上下五千年》,全面講述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趙美玲自豪地說。
和廣大農民一樣,趙美玲平日里也要種田、務農,因為這是她維持生計的方式。趙美玲家的經濟條件并不怎么富裕,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她的家人始終不支持她剪紙,因為覺得這是不務正業,但這并沒有阻擋她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為了剪紙,她晚睡早起,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進行藝術創作。有時候她一邊種地,一邊還在腦海里勾勒剪紙的畫面。“我真的太愛這門藝術了,哪怕生活再艱辛,我也一定要堅持下來。”趙美玲說。
趙美玲從未受過任何專業的藝術培訓,也不懂什么刀工筆法理論,然而觀其作品,無論是技術功底還是作品的文化內涵,都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天賦。趙美玲至今也沒有自己的工作室,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家里完成。當記者走進她家時,不禁感慨其環境之簡陋,這位普通的農民為剪紙藝術堅守幾十年確實不易。趙美玲說:“這么多年來我也曾試圖走出去,但像我們這種農民,平時消息閉塞,也不懂什么自我推廣,所以只能憑著一腔熱情去做。”
臨走的時候,趙美玲說,這么多年她搞剪紙,從未想過要把剪紙搞成產業。“其實,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藝術作品,我就已經很開心了,這也許就是很多民間藝人共同的心愿吧。”
(編輯:單鳴)
· | 剪彩冰雪、熱盼冬奧 |
· | 安徒生為何說剪紙是詩文創作的開始 |
· | 中國夢“大黃河·風情陜州”全國剪紙藝術大賽圓滿落幕 |
· | “風情陜州”全國剪紙大賽頒獎 |
· | 剪紙《馬上封侯》新春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