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電影市場進口片退席國產片上位
新華網上海5月2日電(記者楊溢仁)近年來,“五一”小長假逐漸成為電影市場最受關注的檔期之一。藝恩咨詢統計顯示,從2010年開始,“五一檔”票房已連續幾年呈增長趨勢。
分析人士指出,與其他檔期相較,“五一檔”的票房成長幅度較為突出,2012年和2013年的“五一檔”增速均位居全年所有檔期增速的第二位。
值得一提是,“五一檔”也是重磅票房影片的“福地”,2012和2013年的進口片冠軍《泰坦尼克號》與《鋼鐵俠3》均在該檔期產生,而小成本影片《致青春》也憑借7.2億元票房成為2013年國產片亞軍。過往種種優勢表現,使業界對2014年的“五一檔”期充滿期待。
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影院,無一不是人頭攢動,客流如織。“這個節假日和閨蜜兼高中同桌來看看《同桌的你》,覺得還挺有意義的。”正在虹口龍之夢金逸影城排隊購票的陳小姐告訴記者,“之前工作比較忙,這次打算借著節日放假,把新上映的《冰封:重生之門》《催眠大師》等‘一網打盡’。”
可以看到,今年“五一檔”的最大特點是進口片退席,國產片上位。競爭力較強的進口片《超級駭客》到“五一檔”時已上映兩周,《超凡蜘蛛俠》亦避開檔期,“讓位”跡象明顯。國產片出現了三部較有競爭力的影片:《冰封:重生之門》《催眠大師》《同桌的你》。
來自藝恩咨詢的研究觀點認為,以《同桌的你》為例,雖在明星效應、關注度等多方面尚不及《致青春》,但應看到,當前中國影院和銀幕數正在不斷增長,觀眾熱情持續高揚,同時國產片的市場表現也整體趨好。
綜合多方因素,業界對2014年“五一檔”期的表現充滿期待,而謎底如何,未來幾天即將揭曉。
展望今年的電影市場,“我們結合數據分析和行業經驗,認為2014年全國總票房增長將保持在30%以上,預計達到288億元。”藝恩咨詢分析師楊舒婷如是稱。
無疑,就國內電影產業的宏觀面來看,票房總體規模已步入200億元的新階段,整個市場2014年將突破2000塊銀幕,這一規模正是支撐電影票房的基礎。
而從觀眾角度考量,現階段總體觀影人次連年上漲,雖然人均年觀影次數尚不足1次,可一線城市觀影習慣漸成。伴隨優質影片供應的逐年上升,觀眾年齡層的不斷豐富,未來觀眾持久的觀影意愿也將日漸增長。
楊舒婷說:“個人認為,對于工業體系尚未成熟的中國電影,看得見的成績固然重要,但隱藏在數字之下的成長更構成長久發展的動力。”
我們不妨將2014年“五一檔”看作國產影片的一次“期中考”,考的便是在進口片缺席的情況下,國產片能否撐起市場大旗?如此,關注國產片聚首“五一檔”,或許更令人期待。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