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電影市場缺什么
中外電影人出席論壇為中國電影投融資出謀劃策
據統計,2012年中國大陸可供使用的電影資本已經超過1000億元。近年來,隨著大量的資本流入中國電影市場,“產業化”逐漸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可逆轉的趨勢。昨天下午,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投融資論壇”舉行。來自中外的電影人對于“中國電影市場的融資”、“中外合作”、“電影產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分析。
搭好平臺是關鍵
近年,中國電影市場大有“井噴”之勢。從年初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到近期的《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中國合伙人》,中國電影票房屢創佳績。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平均每天新建9塊電影銀幕。熱鬧的電影市場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據業內人士透露,去年國內可供使用的電影資本已經超過1000億元。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總裁朱云來分析,中國的電影市場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目前,中國銀幕數量為1.3萬塊,且每天基本都有新的銀幕出現。今年五一黃金周單周票房便超過9.3億元,這個數字超過10年前一年的票房總量。”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過去的5個季度中,中國始終沒有大的文化企業上市。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認為,雖然國內的資本充足,但是融資市場并不成熟。“與海外相比,中國的融資渠道還是比較匱乏的,融資成本也相對更高,以如銀行貸款業務為例,國內利息為7%,而美國僅為3%。此外,首次公開募股復雜的審核制度也讓不少文化公司卻步。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多的電影人會轉而選擇來自業外的‘游資’,惡性競爭、炒高明星身價的不良風氣也隨之而來。”
“中國電影市場的融資并沒有那么容易,當然也沒有那么難,我們的市場并不缺錢,關鍵是要搭好平臺。”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鐘麗芳公訴記者。
中外合作成趨勢
大連萬達與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簽署并購協議,小馬奔騰收購美國特效公司數字帝國,中國電影公司投資《鋼鐵俠3》的拍攝并且進行全球分賬。中外合作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中國從不缺乏好的故事,中國元素歷來受到國外追捧,而國外的技術、經驗是我們所需要的,輸出中國元素,引進外國技術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資源優化與整合。比如中國的《畫皮》、《西游記》等傳統故事完全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在銀幕上獲得新生。以小馬奔騰收購的數字帝國為例,其是世界上制作虛擬人最好的團隊,這些技術恰好是中國電影缺失的。”鐘麗芳說。
此外,為更好地降低電影投資風險,與會嘉賓認為拓展外國市場無疑是個可行的措施。上海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任仲倫舉了《三峽好人》的例子。“當時,《三峽好人》在國內并沒有收回本錢,在海外卻受到了極大關注,海外的票房收入很快蓋過了成本。”
線下開發被忽略
在論壇上,許多國外嘉賓分析中美電影收入結構的差別,美國電影25%的收入來自劇院發行,中國電影的劇院發行收入卻占電影總收入的90%。對電影“后市場”以及線下產品的開發是被中國電影界忽略的問題。
在網絡日益興起的今天,各種視頻網站搶占著電影票房,如何保護好電影的知識產權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中國電影的線下產品很難獲得收益,主要是因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缺乏,在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網絡視頻的收費播放是我們的對策之一。”美邁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斯蒂芬·沙夫告訴記者。
“隨著國際合作的的深入,版權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影片的資本成分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厘清合拍電影的版權鏈,并進行分賬。”于冬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