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社會,藝進萬家——記濰坊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濰坊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孫淑芳與諸城實驗小學學生親切交流
五月的濰坊,春意盎然,鳶飛滿天。文藝志愿服務的和煦陽光,也隨著輕盈的風箏,飛進濰坊的千家萬戶,為老百姓帶去暖暖春意。
在4月份舉行的2013全國文聯組聯工作會議暨文藝志愿服務工作會議上,濰坊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孫淑芳代表濰坊市文聯就文藝志愿服務開展情況作了發言,他們打造的“文聯社會、藝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品牌引起了大家的極大興趣。日前,本報記者專門趕赴濰坊,深入壽光市、青州市、諸城市、奎文區等地深入采訪,親身體會到了濰坊市“文聯社會,藝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品牌的扎實深入和口碑效應。
文藝志愿服務,搭建了文藝工作的新平臺
見到孫淑芳的時候她正在忙碌,一大群人圍著她,七嘴八舌。一打聽才知道,過幾天濰坊市文聯要組織一個到社區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文藝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都趕了過來,大家聚在一起正商量人員安排和場地的事情。不多會兒,孫淑芳從人群中鉆了出來,臉上滿是歉意:讓你們久等了,志愿服務這事兒馬虎不得,每一個細節都得考慮清楚。
“我們從2009年就開始了文藝志愿服務。”一說起濰坊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孫淑芳很是自豪,“當時文聯的文藝活動非常分散,缺少平臺和組織,跟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對不上點兒,難以實現與基層的有效對接。我們就開展了‘文藝服務,我的責任’大討論。濰坊市文聯系統深入城鄉調研,形成了文藝工作必須‘服務中心、服務群眾、創新發展、文藝惠民’的共識。”
2010年,濰坊市文聯確立了文藝志愿服務品牌,使文藝志愿服務發展成為新形勢下組織聯絡文藝工作者、服務群眾的有效途徑。結合著名作家峻青為濰坊市文聯“德藝雙馨,文聯社會”的題詞,文聯黨組研究提出,以“文”為媒,以“聯”為本,突出服務,惠及群眾,統一推進,形成影響,全力打造“文聯社會,藝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品牌。之后,濰坊文聯相繼開展了“文藝走進濱海”、“文藝走進三河”、“文藝助推高新”、“文藝走進校園”等活動,搭建了文藝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平臺。
古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更好地推進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濰坊市文聯逐步建章立制,統一推進文藝志愿服務。濰坊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也給予文聯大力支持,在2011年專門向市文聯授予“濰坊市文藝志愿服務隊”隊旗,市文聯向各縣市區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等團體會員單位授隊旗。
從此,依托文聯系統的組織優勢,濰坊市文藝志愿服務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文藝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拓展了文藝志愿服務平臺,在城鄉、社區、校園、企業,培育發展了一大批文藝實踐基地、服務基地、創作基地,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群眾的文化需求。
從此,濰坊文藝志愿服務者們活躍在城鄉的各個角落,風生水起。
從此,濰坊的老百姓對文藝志愿服務活動越來越熟悉,“文聯社會、藝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品牌越來越深入人心。
談起幾年來文藝志愿服務的實踐,孫淑芳深有感觸:文藝志愿服務是整合文藝資源為民服務的好形式。通過文藝志愿服務,主動把文聯工作融入到全市改革發展的大局,提升了文聯的影響和地位,鍛煉了文藝隊伍。寓工作于服務,廣聯各界,建立基地,搭建了文藝工作在鄉鎮、農村(社區)的載體,推進文藝工作向基層延伸,拓展了文藝工作的領域。
4年來,濰坊市共建立文藝志愿服務隊150余支,文藝志愿者遍布城鄉,總人數達到1萬余人,創作、編排和演出新作品96個(首),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