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社會,藝進萬家——記濰坊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龍城諸城,圍繞中心使文藝志愿服務彰顯活力
較之壽光與青州,諸城更像是一個現代舞者,彰顯著生命的活力。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是著名的“中國龍城”。諸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濰河流淌其中,給整個城市增添了幾分靈氣。
諸城人富有改革精神,積累了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企業股份制改造等經驗。2008年初,農村社區化建設率先在諸城生根發芽并成為全國典型。諸城市文聯敏銳地抓住農村社區化建設這條主線,以參與社區建設、活躍社區文化、搭建服務平臺、滿足群眾需求為重點,大力實施了“文藝進社區”志愿服務,使文聯工作切實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據諸城市文聯主席張崇明介紹,諸城市成立了文藝志愿服務團,志愿者統一佩戴“社區志愿服務團”胸牌。諸城市文聯18個協會1500余名志愿者分赴農村社區,先后開展了“和諧社區”巡回演出、書法攝影作品巡展、“牽手城鄉·相約社區”書畫聯誼筆會、攝影敬老千里行、硬筆書法進百校培訓等活動600余場,受到了社區干部群眾、學校師生的稱贊和歡迎。
采訪當天,恰逢諸城市實驗小學開展“走班制”活動,孩子們圍繞在志愿者身邊,有的學習撰寫新聞稿,有的學習攝影知識,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揮毫潑墨,個個興致盎然。諸城市實驗小學是一所擁有70多年辦學歷史的老校,也是諸城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的一個定點服務對象。學校圍繞“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和成長奠基”這一目標,精心打造“走班制”社團活動,成立了書法、繪畫、文學、表演、器樂、舞蹈、球類、科技、手工、棋類等60多個社團活動隊。
在學校的舞蹈專區,諸城市舞協主席趙曉玲親自指導學生跳舞,眼神、手勢、腳擺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現代舞、國標舞、街舞,一應俱全。老師教得細心,孩子們學得開心。據學校校長謝建偉介紹,學校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校內專業教師和有特長的教師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文藝志愿服務幫他們解決了大問題。學校和文聯一起,實施校外、市內文學藝術界名家進校園工程,聘請名家擔任校外輔導員,對孩子們進行義務志愿服務。
隨著社區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和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也急切盼望能夠像城里人一樣,經常參加一些文體娛樂活動。為此,諸城市文聯從各文藝家協會中抽調了部分專業教師,定期到各重點社區進行交誼舞、健美操、大秧歌等輔導訓練,并贈送了音像和圖書教材。
文化奎文,城區優勢使文藝志愿服務獨具特色
采訪的最后一站奎文區,是濰坊市的中心城區,全市的文藝志愿服務最早在該區中和園社區啟動。奎文區文聯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文藝資源豐富、文藝人才薈萃的優勢,在成功打造“走進經典”文藝活動品牌中,文藝志愿服務也彰顯出自己獨有的特色。
職業教育是濰坊的一張城市名片,全市共有十幾所職業教育院校。根據這一特點,奎文區把文藝志愿服務的重點放在職業院校上。針對這些院校民間藝術、書法篆刻及攝影等藝術門類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求知欲和興趣性強的特點,區文聯積極組織聯絡,建立了濰坊市職業院校文藝志愿服務基地,將文學藝術、傳統文化帶進校園,豐富了學生們的業余生活。
5月13日,奎文區文聯、區民協和濰坊商校聯合舉辦民間文藝進校園志愿服務啟動儀式暨民間文藝展覽開幕式,并為濰坊商校“奎文區文藝服務基地”授牌。奎文區文聯主席譚曉昌介紹,奎文區文聯將文學藝術進職業院校作為志愿服務的重點,主要是考慮職業學校無升學壓力、學生閑暇時間較多,許多學生的文藝需求比較迫切。文藝志愿服務可以豐富校園生活,激發學生文藝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開幕式上,葫蘆烙畫大師葛懋新、木版年畫大師張運祥、面塑大師王美等9位民間藝術大師被濰坊商校聘為客座教授。文藝志愿者葛懋新說:“民間藝術需要宣傳推介,更需要搶救傳承,我愿意多給這些孩子來講講。”展覽展出了20位民間藝術傳承人的120余件作品,其中手編、陶塑、年畫、剪紙、面塑、龍須糖傳承人還進行了現場演示和講解。
“這些是課堂上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沒想到濰坊的民間藝術這么豐富,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也提升了自身的文藝素養和鑒賞水平。”一說起這次展覽,學生們紛紛發出嘖嘖贊嘆聲。
文聯社會,藝進萬家。采訪中我們深深感到,濰坊市的文藝志愿服務,歌舞聲樂、墨韻書香,已經成為民生的重要內容,群眾的幸福記憶。“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快樂自我。”文藝工作者在組織參與文藝志愿服務中,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工作者核心價值觀,思想上受教育、作風上有轉變、心靈和藝術得到了鍛煉升華。
聽說中國文聯全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即將成立,孫淑芳高興地說:“這將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契機,只要堅定信念,把握規律,豐富內涵,完善機制,文藝志愿服務就一定會充滿生機。”這一席話為新形勢下文藝工作的開展激發了活力,濰坊文聯人信心滿滿!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