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社會,藝進萬家——記濰坊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壽光市逢源小學書法特長生認真聽取志愿者講解書法創作技巧
海岱青州,全民動員使文藝志愿服務深入廣泛
青州,古“九州”之一,《尚書·禹貢篇》記載“海岱惟青州”。不僅有鐘靈毓秀的山水風光,還有深厚凝重的文化積淀。漫步青州,古建筑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不經意間透出歷史的滄桑感。悠久的歷史文明,熏陶浸染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州人。在青州,每一個人都樂意參與到文藝志愿服務中來,身份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參與者,有點全民總動員的意味。整個城市格外熱情活躍,與歷史的深沉互為映照。
“青州文藝志愿服務之所以廣泛深入,主要原因是群眾基礎好。文藝志愿者也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深入民心。同時,志愿服務的開展我們也突出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和‘文化青州’建設的契機。”青州市文聯主席魏顏蓓說。她身上有著青州人特有的淳樸與干練,很有親和力。在她的帶領下,青州市各協會組織團結一致,熱情、真誠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青州市文聯共有各類文藝家協會組織35個,根據各協會組織的專長,吸收下屬會員兼做志愿者,成立了文藝志愿服務隊,目前,文藝志愿者隊伍達3500余人。經常性地義務為群眾開展文藝輔導、作品點評、創作講座、技能培訓等服務活動。去年以來,文聯協會組織免費舉辦各類文學創作、攝影、書法、美術、音樂、舞蹈等文藝培訓20余期,受益人達2000人次。
為配合全市實施的以“部門聯村、干部聯戶、干群聯動”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工程”,充分發揮攝影為群眾服務的作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從2012年5月開始連續舉行“青州攝影家送攝影下鄉”系列活動。每月組織一次,選取典型村莊,讓攝影家們自費走進鄉村,送攝影下鄉,免費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紀念照,記錄新農村改革發展的面貌。
金家樓子,青州市南部山區王墳鎮最大的村莊,頗有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閑適,寧靜而安詳。2013年新年剛過,山東省攝協、濰坊市攝協和青州市攝協的30多位攝影家就來到這里,給鄉親們拍照,并當場打印出照片送給他們,受到了鄉親們的熱烈歡迎。
“村里有個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趙學榮,今年已經83歲,當年他身負三處重傷,屢立戰功,老伴也是當年的婦救會成員。我們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趕到趙老家里,志愿者有的幫助他刮胡子,有的幫助打掃院子,在他的屋門口,給兩位老人拍攝了一組照片,并當場全部打印出來送給了他。老人看到照片,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稱贊現代科技力量的偉大。”見到青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清貴的時候,他的褲腿還留有泥土的痕跡,說起當時目睹的感人場面,他十分激動。
在青州還有一位文藝志愿服務怪才,自編、自導、自演電視劇,并發動全青州人參與其中,他就是曾任青州市民政局局長的馬全根。馬全根曾在山東呂劇團工作,退休后,2011年帶頭成立了山東海岱影視藝術中心,把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人聚集到一起。青州人演青州事,他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先后拍攝了電視戲曲片《雪蓑獻壽》、8集電視連續劇《大壽傳奇》、52集室內電視情景劇《青州人家》、以青州人郭慶剛為合伙人還欠款120多萬元為題材的微電影《良心》等作品。所拍影視作品的演員都是志愿者,作品在青州、濰坊、東營等地電視臺播放,收到了良好的反響。“我們喜歡這樣的活動,用本地方言來敘述,自己人演自己身邊的故事,顯得格外親切,老百姓每天都會守在電視機旁觀看。”馬全根動情地說。
青州市文藝志愿服務不僅在活動上力求豐富多彩,還注重全民文學素養的提高。青州市文學創作者聯合會每年自行編輯出版6期《青州文學》和一期增刊《青州作家》,發表作品近百萬字。每月20日舉行的文學講座至今已經堅持了18年,吸引著大批文學愛好者參與到創作隊伍中來,極大地提高了市民的文學創作水平。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