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姚晨只不過說了句心里話
就在《超凡蜘蛛俠》與《蝙蝠俠前傳3》同步上映、“蜘蛛俠”大戰“蝙蝠俠”之際,“微博女王”姚晨連發數條挺“蝙蝠俠”、批“蜘蛛俠”的微博。“觀影《蝙蝠俠前傳3》,按理說,這位英雄產自美國,但在影院那兩個多小時里,觀眾多次為蝙蝠俠自發鼓掌,由衷為他歡喜為他憂,你才明白,英雄無國界,英雄屬于全世界。悲催的是,看完此片意猶未盡,接著看了《蜘蛛俠》,那狗血劇情和坑爹的蜥蜴人,又讓人頓悟:有時候,英雄只能有一個。”姚晨的幾條微博,猶如蜘蛛俠吐出的神奇蛛絲、蝙蝠俠擲出的奪命飛鏢,引發巨大震蕩。反對者有之,認為擁有2300萬粉絲的姚晨不該如此批《超凡蜘蛛俠》,蜘蛛俠有關方面甚至認為她是為蝙蝠俠進行口碑營銷;支持者更有之,認為姚晨雖粉絲眾多,但實話實說不僅并無不妥,反而值得提倡。筆者以為,此事最堪玩味的倒不是姚晨直言不喜歡《超凡蜘蛛俠》,而是針對姚晨此言而說她為蝙蝠俠口碑營銷的激烈態度。姚晨的一句大實話,緣何刺痛了網絡口碑營銷敏感的神經?
隨著網絡發展尤其是微博勃興,網絡口碑營銷大行其道。近年來,一大批電影紛紛采用網絡口碑營銷策略,賺足了人氣和票房,頗為引人注目。微博、社區、論壇、貼吧、博客、相冊等網絡平臺,都成為網絡口碑營銷的有效平臺。尤其是微博的“病毒式”傳播效應,更成為網絡口碑營銷的首選媒介。請各路名人對自己的電影“交口稱贊”,讓叫好聲傳遍網絡,是電影營銷商的不二法門。但“只說好話,不說實話”、“只能表揚,不能批評”的做法,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后,對網絡口碑營銷頓感審美疲勞。尤其是營銷商動用網絡水軍對反面意見進行打壓和攻擊,更是讓人反感。
姚晨此番“口碑”實話實說,不按規矩出牌,顯得十分“另類”。姚晨曾因為吐槽某國產片被罵得狗血淋頭,并坦言自此后學乖,只聊外國片。但沒想到“吐槽《超凡蜘蛛俠》,引起宣傳方不爽,今竟專門發新聞構陷我,說我加入電影營銷。我本是《蜘蛛俠》忠粉,只是不喜歡這個版本,有何不可?觀影本是個人的事兒,怎就無權說感受?您以營銷為生,就認定別人也靠此賺錢?神馬邏輯!”除了“構陷”這樣具有司法判斷色彩的說法欠妥之外,我們似乎可以和姚晨一起問問:這是神馬邏輯?
其實,姚晨既不是“蜘蛛俠”,也不是“蝙蝠俠”,她只不過說了句心里話。那些“《蝙蝠俠前傳3》卻在中國式的電影營銷下變了味道,讓人唏噓不已”的過激反應,實在不該。實話實說,而不是或礙于情面、或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指鹿為馬,這樣的態度值得提倡。限于篇幅,微博批評不太可能成為有系統性論述的傳統批評文本;因為它的即時性,微博批評也不可能思慮周全、理性縝密,但對基于自身審美偏好的真實藝術判斷的真實表達,同樣具有營造網絡時代健康文藝批評生態的良性因子。對被認為是Web2.0時代最有效傳播方式的網絡口碑營銷來說,善于傾聽不同意見,并對不同意見進行正面的回應,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道。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