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改文風
改文風,轉(zhuǎn)話風,當少引言,常立言,敢極言。
寫文章講話,當然是用自己的語言為好,自己的思考為妙,自己的風格為美。然而,從當前一些人的講話和文章看,引言似乎成了他們的“拿手絕活”。要么大段引用古文古語,讓人不知所云;要么以“上”為藍本,套用領(lǐng)導講話,鸚鵡學舌;要么長期使用“秀才”“師爺”撰的文,表面上是口若懸河,實際卻是為別人“代言”。
適當?shù)囊臒o可厚非。但文如其人、言為心聲,引言太多,哪里還有自己的痕跡和影子?哪里還有自己的意志和力量?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諸多文人墨客、古圣先賢之所以被人常常記起,皆因他們是立言的楷模,為文的榜樣。曹操大江東去、陶淵明率性自然、李白傲骨飄逸、蘇軾豪放豁達、李清照深情婉約、辛棄疾壯懷激烈……如此“名片”,皆是他們立言的標志。
立言,就是說自己的話,講貼心貼肺的話,講別人聽得懂的話,講符合自己個性的話。就是別人一看,大概就知道是誰寫的文、誰講的話。立言不能長篇大論,苦澀難懂。不能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布”,令人生厭。“是大家常講家常”。譬如白居易,為使作品通俗易懂,寫詩先念給老嫗聽,這才是真正的立言家。
簡而概之,立言的標準:短、實、新。
對很多的人來講,耐心學習,潛心鉆研,誠心為文,立言并不難,難就難在能極言,敢極言。極言,就是指極準確、極深刻、極透徹之言。譬如,馬克思曾論述的“資本家有100%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200%的利潤會藐視法律,有300%的利潤便會踐踏世間一切”。
極言,需有真水平、真功夫。民國教授劉文典講《紅樓夢》時開宗明義:“我講《紅樓夢》嘛,凡是別人說過的,我都不講;凡是我講的,別人都沒說過。”極言,需有真性情、真品格。袁世凱稱帝,梁啟超撰文反對:“由此行之,就令全國四萬萬人中,三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贊成,而梁某一人斷不能贊成也。”無私無畏可見一斑。
散文家梁衡說得好:所謂“極”,就是極點,是思想的最深處,問題的最關(guān)鍵點。凡在歷史上站得住的極言,都成了思想領(lǐng)域的里程碑,成了開啟人們尋找真理的金鑰匙,成了照亮人們勇敢前行的啟明星。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