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廣大攝影家、美術家、書法家懷著對災區人民的深厚感情,努力挖掘創作資源、提煉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推出了一批攝影、美術和書法優秀作品。6月29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協、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共同舉辦的匯集了這些優秀作品的“眾志成城──2008抗震救災全國攝影美術書法特展”在京開幕,以生動的藝術形式弘揚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譜寫了一曲英雄凱歌。
此次展覽分為攝影、美術、書法三個部分。攝影部分展出了深入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攝影家們創作的200余幅攝影作品,分為《生死時速 情系人民》、《驚天大難 舉國同哀》、《生命至上 不離不棄》、《患難與共 共度時艱》、《不屈不撓 重建家園》五個部分,展現了大震中的大災場景、大難中的大愛之情。此外還展出了眾多攝影家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工作照片,以及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中國攝協會員靳岷江、生前酷愛攝影的“鐵鷹”機長邱光華和副駕駛李月的事跡介紹和部分作品。據悉,本次展覽作品將全部捐贈給國家檔案館作為永久收藏,成就這段特殊歷史的影像留存。
美術部分共展出作品64件,包括國畫、油畫、版畫和雕塑等多種題材。這些作品都是在地震發生后從全國各地美術家的創作中精選出來的。有的表現山川家園在地震中受到的巨大破壞,有的表現解放軍戰士不畏艱險展開生死救援的壯烈場景,有的表現人們相互鼓舞洋溢著親情與溫情的畫面,還有的則表現災區人民滿懷夢想和希望重建家園的堅強斗志。一幅幅作品浸潤著美術家們真摯的情感,他們以飽滿的愛心和滿腔的熱情全身心投入了抗震救災的主題創作,比如91歲的版畫家彥涵不顧年事已高,再次拿起刻刀創作了版畫《汶川地震 生死攸關》。據悉,這些作品還將在不久后赴四川展出。
書法部分從籌劃到展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收到百余件書法作品,但因場地限制只展出了20多件。這些作品大都出自中國書協主席團成員、理事和顧問之手。作品內容豐富,除了古代詩詞警句外,還有很多書法家為抗震救災專門創作的詩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兩幅集體創作的書法作品:一幅是由歐陽中石、張海、張飆等9人合寫的“心連心 同呼吸 共命運”;另一幅是由11位中國書協副主席合寫的行書“勝利一定屬于英雄的中國人民”,雖然各位書法家都有自己用筆的特點,雖然每個字的韻味不盡相同,但它們都很好傳達了對災區人民的牽掛,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祝福。
此次展覽在文藝界得到了廣泛響應和大力支持,許多攝影、美術、書法工作者此前積極投稿,開幕當天又專程趕來參觀。中國書協主席張海說:“此次展出的是我與其他書法名家合寫的作品,我想以書法的形式表達對災區人民的問候,鼓勵他們重建家園。”中國攝協副主席張桐勝此前曾經深入災區進行拍攝,他說:“現在再看到這些攝影作品,仍然感到非常震撼。此次參展的作品非常鮮活,都是來自抗震救災第一線、第一時間的作品,記錄下了大地的哭泣、感人的情誼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給共和國留下了一批珍貴的影像資料。”專程從寧夏趕來參觀的美術家胡正偉說,看了這個展覽,更加感到了黨和國家的以人為本、解放軍戰士的英勇頑強、全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和中華民族的偉大。以一幅《敬禮娃娃》攝影作品聞名的綿陽晚報社記者楊衛華對記者感慨地說:“在一線,我被一個個場景感動著;在這里,我又被一幅幅優秀藝術作品感染著。我們文藝工作者就是要直面現場,這次抗震救災斗爭使我們文藝工作者對‘三貼近’的意義有了不同尋常的體會和感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它必將成為我們在今后工作中所永遠執守的信條和理念。”
盡管下著雨,展覽還是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參觀。一位解放軍戰士說,自己雖然沒能去災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但通過這個展覽看到戰友們在非常艱苦、危險的情況下沖鋒在一線,自己的心靈再次受到了洗禮,這也將激勵他今后更好地履行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職責。一位北京市民說,藝術家們以獨特的視角充分表現出了人間大愛,她深深感受到經歷了生死考驗的中國人民會更加堅強、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