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文聯機關服務中心承辦,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協辦的“崇德尚藝、潛心耕耘——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
為滿足廣大藝術愛好者觀展需求,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為此次展覽制作的360°全景展廳同步上線,快跟隨小藝一起“云上”觀展吧~
掃描二維碼進入展廳
· 前言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是繁榮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的前提,也是新時代新征程文聯組織的重要使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發揮老藝術家的引領示范作用,國內聯絡部、機關服務中心會同中國音協、中國影協、中國美協為于淑珍、祝希娟、郭怡孮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舉辦第七屆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
長期以來,三位老藝術家用實際行動踐行聽黨話、跟黨走的信仰追求,扎根人民、服務群眾的初心使命,為黨和國家文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于淑珍,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者,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她把歌唱藝術深深扎根于民族音樂土壤,與民族藝術有機結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端莊、優雅、質樸、靈巧、抒情的演唱風格。她演唱的《泉水叮咚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歌曲被廣為傳唱,成為一代人的經典。祝希娟,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顧問,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獲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她塑造過諸多銀幕形象,在影片《紅色娘子軍》中飾演的女主角吳瓊花,是為數不多、具有現代意義的革命女性形象。她曾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深圳電視藝術中心主任,是深圳影視行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郭怡孮,中國畫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他繪畫表現手法獨到,有著扎實的筆墨功夫,極強的畫面把握能力,畫作主要依靠傳統的國畫筆墨,借鑒和吸收部分西方的色彩與構成,提出“大花鳥意識”、“大麓畫風”等創作理念。他編寫的《花鳥畫創作教學》《花鳥畫寫生教程》,錄制的33集大型系列教學節目《中國花鳥畫創作研究》,受到廣泛好評。三位藝術家作為新中國文藝實踐的參與者、經歷者、傳承者,值得被敬仰和銘記。
文藝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自覺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24年2月
于淑珍,1936年生于河北東光,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天津市音協副主席,歷任中國音協第四屆常務理事、第五屆理事,第五、第六、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者。2023 年,榮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音樂)。
1956年,于淑珍在天津藝術館演出時嶄露頭角,繼而被調到天津歌舞劇院,開啟了專業歌唱生涯。她的歌聲圓潤甘甜、親切感人、格調清新,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人們贊譽她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聲從情發,歌由心飛”。她演唱的《泉水叮咚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歌曲被廣為傳唱,成為一代人的經典,并多次選入中小學音樂教材,其中《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寫入亞太地區音樂教材。
于淑珍從事歌唱事業已有67年,雖年近九旬,但仍積極參加各種演出,活躍在舞臺上。她孜孜不倦地學習民歌、戲曲和說唱藝術,致力于把歌唱藝術深深扎根于民族音樂土壤,把自己的演唱與民族藝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端莊、優雅、質樸、靈巧、抒情的演唱風格,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在多次出國訪問中也受到贊譽。
祝希娟,1938年生于江西贛州,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顧問,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中國電影22大明星”最年輕入選者,榮獲第二屆廣東藝術節表演一等獎、第五屆中南區電視劇金帆獎優秀女演員獎等,被評選為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
祝希娟作為新中國較早一批的電影演員,創造出諸多銀幕形象。1959 年,尚未畢業的她因主演《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收獲無數鮮花和掌聲。她以其樸實的形象、對人物自然準確的把握、充滿激情的表演,賦予了吳瓊花鮮明而突出的性格特征和個人印記,細致地、富有層次感地再現了一個為承受三座大山壓迫而起身反抗、為廣大被壓迫人民解放而奮斗的紅軍女戰士,為新中國電影史提供了一個女性自立、自救、自強的先鋒和榜樣,是為數不多、具有現代意義的革命女性形象。1960年,她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演電影《燎原》《青山戀》《啊 ! 搖藍》《模范丈夫》等,主演話劇《再見了,巴黎》《骯臟的手》《裂變》等。1983年,祝希娟舉家南遷支援深圳特區建設,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并客串主持人,為深圳的文化事業發展出謀劃策,是深圳影視行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
光陰流轉,祝希娟已是一位耄耋老人,然而不變的是初心。她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深入人民群眾,堅持出演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不斷地塑造新的角色,弘揚社會正能量。2018年,80歲的祝希娟被授予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郭怡孮,1940年生于山東濰坊,中國畫畫家,美術教育家。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先后擔任全國政協第八、九屆委員 ,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院長,中國畫學會首任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書畫聯誼會會長。
他自幼酷愛美術,1959年考入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初習西畫,后專攻中國花鳥畫。1977年借調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1979年調入中央美術學院任教至今。郭怡孮繪畫表現手法獨到,有著扎實的筆墨功夫,極強的畫面把握能力,畫作主要依靠傳統的國畫筆墨,借鑒和吸收部分西方的色彩與構成,提出“大花鳥意識”、“野草也是我的花園”、“大麓畫風”、“技法重組”、“重彩寫意”、“寫交響曲”等創作理念。為聯合國大廈、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天安門城樓創作了大量花鳥畫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全國政協禮堂、加拿大蒙特利爾政府大廈舉辦個人畫展。他編寫的《花鳥畫創作教學》《花鳥畫寫生教程》,錄制的33集大型系列教學節目《中國花鳥畫創作研究》,受到廣泛好評。
郭怡孮是位有使命擔當的藝術家,作為政協委員,他建言建議,獻計獻策;作為資深館員,他存史鑒今,資政育人。他不斷提高對美術事業的認知,不斷加強對美術創作的把握,不斷深化對美術教育的理解,在推動花鳥畫教學新體系建立和花鳥畫創作創新性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全景展廳
“崇德尚藝、潛心耕耘——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360°全景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