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生態民歌唱響四川綿陽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再推非遺保護新舉措
4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文聯、國家廣電總局、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國民協、四川省文聯、中共綿陽市委、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綿陽市委宣傳部、中國民協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綿陽市文聯等單位承辦的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暨中國民間文藝第十屆山花獎(民族民間音樂類)系列活動在四川綿陽舉辦。
中國文聯名譽主席周巍峙,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原四川省政協主席、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元蔚,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仲呈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文聯主席郭永祥,中國音協主席趙季平,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丹楓,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黃啟國,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燕屏,川音綿陽藝術學院董事長龔珍旭以及魏明倫、王安、胡克、李松、陳黔魯、楊時川、易柯、張錦明、邱明君、王瑜、蔡清順、馬培松等主辦方、承辦方領導和業內專家出席了4月11日晚舉辦的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暨中國民間文藝第十屆山花獎(民族民間音樂類)系列活動頒獎典禮。
本次中國原生態民歌盛典共頒出金獎、銀獎、銅獎、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原生態民歌優秀傳承人獎和中國原生態民歌傳承貢獻獎6個獎項。土家族穿號子、侗族大歌、漫瀚調、納西族民歌、信天游、興山民歌、苗族多聲部民歌、塔吉克族民歌、晉陜蒙民歌、黎族民歌、壯族嘹歌、藏族山歌、維吾爾族刀郎木卡姆、蒙古長調、朝鮮族民歌、羌族酒歌獲金獎,其中的5個作品將入圍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族民間音樂類)。湖北興山民歌傳承人陳家珍獲優秀傳承人獎。
周巍峙、王蒙、李屹、翟惠生、仲呈祥、趙季平分別致頒獎辭。
李屹在頒獎辭中說,原生態民歌是民間審美和民間智慧的結晶,是我國民族文化初乳和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的享受,而且是傳統文化的感動。我們在贊美原生態民歌藝術魅力的同時,還應該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那就是要傳承好民族文化基因,善待和呵護好這朵圣潔的山花,為燦爛的中華文化百花園增色添彩,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頒獎典禮在江油《薅草鑼鼓》中拉開帷幕,通過勞作、情歌、婚禮、土地、酒歌5個篇章,藝術再現了男耕女織、行歌作樂的勞動畫卷,真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在藏族、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鄂倫春族、傈僳族、羌族演員向現場觀眾勸酒的酒歌聲中,整場演出被推向高潮。
晚會現場還展示了羅楊手書的中國原生態音樂保護倡議書,與會嘉賓和非遺傳承人在倡議書上簽名,并由龔珍旭代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收藏,成為即將開館的原生態民歌博物館的第一件藏品。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中國原生態民歌展演和中國原生態民歌研究論壇。其中,民歌展演共分兩場,每場約20個節目,近40個民族的代表性歌手參演,囊括了列入各級非遺名錄的各民族的歌、舞、樂。周巍峙、王蒙、樊祖蔭、喬建中、李松、陳哲等30余位業內專家在論壇上圍繞原生態文化在城市背景下的傳播、中國原生態民歌走向國際與原生態民歌的產業化、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民族音樂與民族節日等7大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據悉,這是中國原生態民歌第一次被納入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評選活動。主辦方表示,自今年起,中國原生態民歌將每兩年舉辦一次盛典,力爭打造中國原生態民歌的國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