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篆刻市場走俏
寂寞之道 齊白石
印章收藏之風曾經盛極一時,名家每創作一方印,都會被收藏家追尋關注,但是在藝術品市場重新獲得認可卻是近年來的事。
春拍天價屢現市場
如果說前兩年的拍賣市場上,金石篆刻市場還是屬于“星星之火”的話,那么在今年春拍中,“燎原之勢”已經完全顯現出來。在今年中國嘉德春拍中,“清寧——金石篆刻藝術”專場拍賣無疑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丁敬、趙之謙、吳讓之、吳昌碩、齊白石等多位篆刻界名家治印受到了藏家的激烈競拍。與此同時,在北方的保利、匡時,南方的朵云軒、西泠印社共同推動下,金石篆刻無疑將成為今年拍賣市場上的“黑馬”。
在高成交的拍品中,錢松刻壽山石“薄意山水方章”(兩件),無疑最具有代表性,其估價50萬至6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56.5萬元,這無疑也創下了近年來金石篆刻拍賣的最高價。錢松篆刻師法丁敬、蔣仁,上蹤秦漢,風格渾厚古樸、蒼勁樸茂,開拓浙流新風,為西泠八家之一。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金石篆刻的價值呢?印人無疑是首位的,像此次創出天價的錢松,在篆刻史上,他的用刀無疑是非常著名的,其中的“養”和“悟”成為后代許多篆刻大師孜孜追求的目標。除了篆刻的印人之外,篆刻的材質和內容也是影響價格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錢松刻壽山石“薄意山水方章”,壽山石本身采用了薄雕刻,使得印材本身的價值就已經不菲,更為重要的是,這件篆刻的內容更是曾經被權威的印譜所著錄,加上錢松的篆刻作品原本就不常見,因而就更加受到追捧了。
拍賣成交日趨火爆
1992年中國境內拍賣行敲響第一槌后,行情開始上躥。1995年的10月,榮寶齋秋拍率先推出“印章文玩”專場,192件標的計417方印章大多出自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方節庵后人,最后以78%的成交率,成交金額436萬元獲得成功。其中一方“趙之謙自用印”以14.3萬元落槌,創下中國當時有史以來印章交易的天價。2003年春拍,崇源推出“吳昌碩、齊白石詩書畫印流派”專場,同年秋拍,嘉德設“藝跡軒藏明清印章”專場,共推出文彭、汪關、歸昌世、林皋、鄧石如等明清名家印章73方,成交價最高的是文彭篆刻的“時還讀我書”青田印,出自王世襄珍藏,以22萬元成交。2004年推出的“香雪莊舊藏齊白石刻印暨瓷雅”專場,由新加坡“胡椒大王”陳之初舊藏,50枚齊白石刻印悉數成交,共成交433.5萬元,平均每方(對)成交價近9萬元,最高成交價為“齊白石刻白壽山獅鈕對章”,以26.95萬元成交,這是當時拍場上推出齊白石篆刻數量最多、成交金額最高的一次。2005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整體拍賣齊白石自用印35方,以226萬元成交。2007年,規模最大的印章專場“犀象印翠近現代名家篆刻”在杭州開槌,近千方象牙印章成交率高達98.7%。一方由方介堪為張大千所刻的“瀟湘畫樓”象牙章,從16萬元起拍,經激烈競拍后以99萬元創下了單方名家篆刻拍賣的最高紀錄。2009年,“中國篆刻”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西泠印社趁熱打鐵,每次都會推出篆印專場。
印章拍賣行情的火爆,直接推動了印材的升勢,像田黃、雞血、芙蓉、荔枝洞等名貴印石一露面即遭到爭搶,昌化雞血、青田中的燈光凍、封門青以及“年少”的巴林石,其價格在短短數年內翻了幾倍甚至幾十倍。與此同時,篆刻本身也可以關注閑章、名人專用章等專題收藏。
當代名家看點不少
金石篆刻源遠流長,是書法、章法、刀法的完美結合。然而,相當長時期內,金石篆刻由于專業性極強、品鑒群體小,收藏的人并不多。現在隨著當代名家的介入,越來越多的普通收藏者開始有機會介入。
篆刻家袁慧敏認為,中國書畫里,畫面、詩意、書法和印章四美合一,缺一不可。以前書畫家在創作中,對于在什么地方敲什么印,印文的內容、形狀等都有考究。近現代畫壇許多藝術大師如齊白石、吳昌碩等本身也是篆刻大家。在當代,即使篆刻行業有些落寞,但熱愛篆刻的人仍層出不窮,因此,繼書畫、書法之后,篆刻也正為藝術品愛好者所重視。篆刻印章本身價值和價格的巨大差距,使之成為巨大洼地,等待資金填補,其中的市場機會幾可與當年股市里的“認購證”相比。
藝術品市場出現深度調整,但篆刻印章等小門類反而逆勢而上,逐漸升溫,這說明真正對藝術品的文化內涵有見地的資金正在入市中。篆刻與書法相比,多的是金振玉聲,與繪畫相比,又多的是氣格高古。因此,當代篆刻的藝術價值到了可以彰顯的時候了。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