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二十卷《萬松浦記·張煒散文隨筆年編》面世
喬布斯曾說過:“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p>
秋日里,也是一個下午,在書吧、咖啡吧融合、散發著濃郁后現代氣息的北京世貿天階時尚廊書店里,一眾文人為著一個被稱作“精神守夜者”30年精神日記的面世而相聚。感嘆與論說中,有人引用了喬布斯的這句話。話中的“蘇格拉底”依然意指思想的力量,只是,此時這一思想的力量,與此次聚會主角以及他的20卷本大書息息相連。——“行走 思索 行走”,以這樣的主題,張煒散文隨筆年編研討會就在這個以“Lounge”為概念的充滿現代感與人文氣息的藝文空間中溫婉地展開,方式帶著些許閑適、散漫,甚至慵懶,呈現的卻是虔敬的心語和本真的交流,傳達的卻是樸素的隆重和嚴肅的致敬,向文學,也向心靈。
“比起用力編織的那些故事作品,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現實生存,也更有灼疼感?!?/p>
洋洋20卷本、500余萬字,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新出版的這套《萬松浦記·張煒散文隨筆年編》,匯集了張煒1982年至2012年30年來除虛構作品之外的全部留存文字,也是張煒迄今為止“最完備的非虛構類文字集結”。
“從頭看這大大小小的篇章,讓我時而激越,時而黯然,難以平靜。這分明是樹的年輪,是旅痕和足跡,也是由遠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編織的那些故事作品,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現實生存,也更有灼疼感?!痹凇度f松浦記·張煒散文隨筆年編》的序言里,張煒如是剖白。
在美麗的東部海角半島地區,古港之側那個長有無邊松林的“萬松浦”是張煒的出生之地。始于這片生命最初脈動的土地,張煒開始了自己的精神起航。由張煒于2003年在此創辦的書院也喚作“萬松浦書院”。張煒曾說:“如果留有一部長長的出航志,那么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必定連接著萬松浦、開始于萬松浦?!彪S筆年編冠以“萬松浦記”之原由是了然。
“人是一條船,并且始終是獨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長。這部出航記錄未免顏色斑駁,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稱得上一本真實的書?!睆垷樥f。
張煒,這個被稱為中國文壇最沉靜最純粹的精神守夜者,其創作也一直被視為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罕有的景觀。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里,他沉湎于歷史、現實、自然、人性、風俗、傳說、哲學、宗教的諸般追索之中,展開了一場堅定孤獨、深沉浩茫的思想跋涉。這場跋涉,以時間為橫軸,以家鄉萬松浦為根脈。
這20卷散文隨筆,囊括了張煒的一些主客問答、讀書筆記、文化研究、文學隨談、演講演說、游記回憶、思想隨筆、內心思緒等。拋開對散文文體本身的擴展和邊界的探尋不論,這其中,既有寫在青春時段的瞬間感受,也有歷經斑駁后的探究和領悟。這些系列的短章年編,記錄了他不曾間斷的創作,可謂既是一部絲綹相連的心書,也是一部深沉綿長的行走之書。
“為了人類生活得正常和進步,所有的人都應該熱愛藝術?!?/p>
如果說兩年前張煒斬獲茅盾文學獎的450余萬字10卷本長篇小說《你在高原》是一幅長長的、經過作者心象處理過的印象世界畫卷,那么500余萬字的20卷本的《萬松浦記》則是張煒裸露赤誠靈魂和本真心音的圖譜。
張煒何以有如此的心力與筆力,去完成此般“人生的大書”?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不光是要能夠虛構故事,不光是寫寫議論的文字,他更要能夠面對生命全部的復雜問題,發出個人真摯深刻的、有高度的聲音,具有跟這個時代對話的能力。各種各樣生命的設計、生活的設計,都能夠回答。他不僅是一個記錄者,一個浪漫的想象者,還得是一個對未來有強烈探索精神、對過去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總結力量的人?!睆垷樀倪@段話也許便可做解。
“古人云:‘令人驚,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瘡垷樀脑S多散文都是思考的結果,同樣也促人思考,從而直擊人心,散文記錄了他獨有的思想足跡,體現了一個思想者的風采,在更多的時候具有比言辭本身更為巨大的魅力。”張煒的友人文學評論家梁鴻鷹此言飽含了對這位視寫作為生命重生者的敬重。
“為了人類生活得正常和進步,所有的人都應該熱愛藝術?!痹陔S筆年編卷二《葡萄園暢談錄》中,張煒這樣寫道。秉持這樣的信念,張煒在多年書寫中著力突出的是人的價值與尊嚴。面對當今社會許多愈來愈尖銳的難題,張煒在卷卷心語中,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故事,反復在追問:所有的發展如果對人的發展沒有起作用,相反敗壞了人的生命價值,那樣的發展有何意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則用“去蔽”來總結張煒這部浩瀚文集之于當下的意義?!敖裉斓纳鐣≡辏瑠蕵?、功利等太多東西把我們的眼睛遮蔽了,我們看不到很多好的作品和作家,我們也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文學,和作家談心?!?/p>
的確,剝開喧囂,有幸于清燈下品讀一個30載心靈跋涉者袒露于世的個人絮語,或許也可謂這個時代的一份“思想的奢華”……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