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夫:可敬的人民音樂家
可敬的人民音樂家
紀念劫夫誕辰一百周年
1949年冬天,我讀初二。新來的青年音樂教師陳伯琛先生(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廣為傳唱的歌曲《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的作者)給我們上音樂課,教唱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陳先生有個習慣,教唱一支歌前,先簡介詞曲作者的情況。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作曲家劫夫的名字。
劫夫,即李劫夫,原名李云龍(1913—1976),吉林農(nóng)安縣人。早年投奔延安參加革命,是著名詩人郭小川的老戰(zhàn)友、好朋友。他一生創(chuàng)作歌曲兩千多首,代表作有《歌唱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等。1949年后,劫夫曾任沈陽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遼寧分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遼寧分會副主席等職務。我認為,他是繼聶耳、冼星海之后的又一位業(yè)績卓越、英名理應永垂革命青史的人民音樂家。但由于特定的社會政治原因,他一生坎坷,說來令人唏噓。
1957年那個令人迷惘困惑的非常夏天,只因得到老戰(zhàn)友(省領導)的保護,劫夫才得以涉險過關,幸免“劃右”之難;但兩年后的1959年仍然在劫難逃,雖然最終未被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組織上”仍然為他做出了“犯有嚴重右傾錯誤”的結論。十年浩劫中,因所謂創(chuàng)作歌頌“林主席”歌曲(1971年“9.13事件”后,劫夫誤信毛澤東病危,林彪很快要接班,遂趕寫了此歌。得知實情后,劫夫立即將歌曲稿付之一炬),長期被關押審查,1976年12月17日因突發(fā)心臟病逝世,年僅63歲。
我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曾創(chuàng)作、發(fā)表過歌曲作品。在此不想詳述劫夫的杰出音樂成就。我只想說,劫夫具有罕見的音樂創(chuàng)作天賦。很多作曲家都為毛澤東詩詞譜過曲,唯劫夫的曲子最優(yōu)秀、流傳最廣。現(xiàn)在看來,“語錄歌”是一種畸形政治產(chǎn)物,但我們無法否認劫夫在為“語錄”譜曲上顯示出的非凡音樂才藝。“語錄” ,一般地講,其詞句、節(jié)奏、結構、音韻等等,并無音樂特質,但劫夫能夠運用一切音樂手段予以特殊處理,使他譜曲的語錄歌居然具有“對比” 、“遞進” 、“復沓” 、“高潮”等良好音樂效應,有時甚至將某些口號穿插其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劫夫了不起的音樂智慧和才藝的顯現(xiàn)。
說起劫夫的代表作,人們自然會想起他作詞作曲的《我們走在大路上》 (原名《我們走在廣闊的大路上》 ) 。此歌寫于1962年春夏之交, 1963年反復修改后在“音樂國刊” 《歌曲》雜志上發(fā)表,一經(jīng)電臺電視播出后,立即風靡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這是一支旋律激昂、氣勢雄偉的進行曲。周恩來總理曾當面對劫夫說:“你的歌,很多我都會唱。 《我們走在大路上》四段歌詞我都會唱。 ”可惜這首歌有個美中不足,就是它的“主旋律”嚴重相似于蘇聯(lián)歌曲《你好,莫斯科》 ,特別是“向前進!向前進! ”這個樂句,和《你好,莫斯科》中的“莫斯科瓦!莫斯科瓦! ”完全一樣。 (上世紀50年代,我在上海外國語學院俄語系讀書時,曾上臺演唱過《你好,莫斯科》這首俄文歌)現(xiàn)在,劫夫早已往生,我們已無從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據(jù)我半個多世紀的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作中的局部“撞車”現(xiàn)象確是有的。但真正藝術的最可貴價值,就在于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或曰獨創(chuàng)性。關于劫夫作品《我們走在大路上》的這一美中不足,我曾在一篇文章(載2008年3月12日《中華讀書報》 ,題為《我學會的第一首革命歌曲》 )中順便提到,說得可能有點言重。一件藝術品無意而出的瑕疵,絕不影響藝術家的萬丈光輝。
我倒是萬分不解和痛心:對劫夫那樣心中裝滿人民、虔誠愛黨愛國、步步緊跟革命的天才音樂家,上蒼為什么如此不公!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