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團在日本宮內廳樂部門前合影。李玉龍 攝
應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簡稱“日中文交”)邀請,以中國音協副主席、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努斯來提·瓦吉丁為團長,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田曉耕為副團長的中國音樂家代表團一行5人,于10月20日至25日訪問日本。代表團成員包括中國音樂學院副教授、古箏演奏家王中山,中國歌劇舞劇院女高音歌唱家王燕等。
“日中文交”作為日本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一個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動的民間團體,與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文藝家協會保持著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中國音協定期與其開展音樂家代表團的互訪活動,此次中方代表團訪日,進一步推動了雙方的友好交流關系健康穩步發展。
在短短6天的行程中,代表團先后訪問了東京、京都和大阪等地,與當地音樂家和音樂機構進行了友好交流,達到了相互學習、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的目的,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
代表團在日期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音樂交流活動,受到了日方熱情周到的接待。21日晚,“日中文交”為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舉行了歡迎晚宴,“日中文交”常任理事池邊晉一郎、金山茂人、高丈二和專務理事橫川健參加了宴請。雙方回顧了多年來中日音樂交流的情況,表示希望繼續發展這種良好的交流關系。瓦吉丁提出邀請日方音樂家訪問中國新疆的想法,日方對此頗感興趣,表示將研究落實。田曉耕代表中國音協表示歡迎日方適時派團回訪。
21日下午,“日中文交”在東京舉行了一場中日音樂家小型演講交流會,大約180位“日中文交”會員及日本各界名人出席。池邊晉一郎在致辭中指出,中日音樂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特別是中國音樂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他認為中國是日本的文化母國,希望日中能持續深入地開展音樂文化交流。瓦吉丁在演講中介紹了新疆音樂藝術瑰寶——十二木卡姆,他以十二木卡姆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樂曲結構和演奏形式為主線,展示了這一維吾爾民族獨特藝術瑰寶的特殊價值與魅力。王中山的演講主要概括了中國古箏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及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最新發展,他邊講解邊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燕以自己赴日演出交流的親身經歷為范例,生動地詮釋了跨國文化藝術交流的深刻意義。她還應觀眾的熱情邀請,現場演唱了一首新疆民歌,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日音樂家在隨后的座談交流中,就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和保護現狀、電聲音樂教育、傳統音樂教育、中國歌劇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整個演講會內容精彩、高潮迭起,得到日方的高度贊賞。
在東京期間,王中山作為中國古箏演奏家,拜會了日本正派幫樂會著名箏演奏家、教育家中道靜子女士及其丈夫、著名作曲家唯是震一。雙方藝術家以箏會友,相互切磋。王中山還熱情邀請日本古箏演奏家來華參加2011年的中國古箏藝術周。代表團還訪問了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按作曲、古箏、聲樂3個不同專業分別與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的師生進行了交流和觀摩活動。此外,代表團在宮內廳樂部還欣賞了日本雅樂演奏會。
中國駐日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張愛平在會見代表團時,對代表團的來訪給予肯定,并對演講會的成功高度贊賞,他認為代表團的訪問活動務實高效,在當前形勢下對中日音樂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次訪問日方高度重視,相關負責人均參與了有關的交流活動,活動安排也極為周到細致,準備充分,對此代表團印象深刻。中國駐日使館文化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代表團對此深表謝意。
代表團在訪問中體會最深的就是中日兩國文化深刻的相互影響和交融,無論是語言文字、生活習俗、音樂藝術,還是文物古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中日兩國的音樂文化交流更是源遠流長,影響廣博深遠。特別是日本音樂文化中保留了大量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元素,有些甚至在中國早已失傳,因此中日兩國音樂家應該更加廣泛而持久地開展交流活動,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推動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