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堅守 劉勃舒、何韻蘭作品欣賞
其實,編輯這個版面,十分糾結——劉勃舒、何韻蘭兩位先生,并不是典型的夫妻共同創作型畫家——曾是徐悲鴻關門弟子、如今作為中國美協顧問的劉勃舒,以“勃舒馬”揚名畫壇,早年作品嚴謹、工致,并以能夠充分抒發性情的草書入畫,在繪畫語言上有了拓展和發揮。他以馬寫心,以馬言志,筆墨淋漓酣暢,生動灑脫,體現了深厚的藝術造詣和瀟灑的藝術個性。除了畫馬以外,劉勃舒先生其他題材的中國畫作品以及書法創作,皆筆墨自由、暢快,顯示了他不拘泥于形似的閑適、自在的藝術狀態。
與劉勃舒先生喜歡獨自鉆研的“堅守”頗為不同,曾投身美術設計、美術編輯、美術教育工作的畫家何韻蘭,更喜歡旅行、喜歡以各種藝術形式碰撞來產生的靈感火花。她的早期作品以女性的敏銳和細膩表現自然,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特質和藝術個性;近幾年來,她因對人文現狀的關懷而重返自然主題,畫面更為“自在” 。為了表達對自然的美麗和神秘的敬畏,何韻蘭對觀念、視角、手法和材料進行了新的探索。
9月22日,由中國國家畫院、陜西省美協等單位主辦的“自在·堅守” ——劉勃舒、何韻蘭作品展在西安舉行,這是兩位看起來很不一樣的畫家夫婦在全國各地巡展的新一站。而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就如同美術評論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所言:“沒有藝術的自在暢游,沒有個性的自由暢達,就沒有藝術的自由表現。因此,需要堅守文化高地,任憑濁流在腳下流淌。 ”
——編 者
中國畫有它的獨特性,我們就是要利用這一特性,充分發揮這一特性。中國畫的點線是有感情的,筆墨變化是豐富的,我們現在對中國畫的作用發揮得不夠,有的地方不如古人,如詩詞、書法等。不能單純地畫,要善于動腦子、悟道——繪畫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
——劉勃舒
暖風(中國畫)
海南原始森林所見(中國畫)
雙馬圖(中國畫)
劉勃舒書法
奔騰急(中國畫)
社會和人類的深層問題其實都和怎樣認識自然、怎樣認識自己有關。沒有敬畏,只有索取;沒有遠見,只有貪欲,后果可想而知。
我這批作品想畫的不是眼睛看見的客觀的自然,而是我的情、意碰觸過的自然,我希望表述大自然在我心靈留下的復雜的情愫。它本色的喜、怒、哀、樂;它獨有的神秘、殘酷和美麗,以及關于毀滅和再生、瞬間和永恒的真切又虛幻的呈現。當然,其中也包括我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向往。
我畫大自然是因為壓抑不住對它的敬畏和愛恨交加的復雜心緒,作畫時卻像被對象神秘莫測、瞬息萬變的特性所掌控,自己也變得很純粹,我的探索和多種手法的運用也變得勇敢而隨意,我很享受這樣的創作過程。
——何韻蘭
綠殤——沙暴中的綠寶石(彩墨綜合)
綠殤——昔日的羅布泊(彩墨綜合)
水語系列之二(彩墨綜合)
本色系列之三(彩墨綜合)
花語系列之二(彩墨綜合)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