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劇的逆襲:家長里短中的中國人形象
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劇照
電視劇《雙城生活》劇照
電視劇《媳婦的美好宣言》劇照
一說到王麗萍的創(chuàng)作,就會提到這是一個家庭倫理劇的著名編劇,然而說到家庭倫理劇,我們就會把它歸入婆婆媽媽劇中,有時不免看低了這類題材電視劇的價值。實際上從中國電影史來看,中國第一部在商業(yè)和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國產(chǎn)片《孤兒救祖記》就是家庭倫理題材,而后,這一題材也發(fā)展成為中國電影、電視劇中最為成熟的一個類型。8月24日,在由中國視協(xié)、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主辦的王麗萍編劇藝術研討會上,專家在梳理王麗萍編劇藝術的同時,提出了再認識家庭倫理劇的價值——不僅是茶余飯后的消遣,它是社會生活的橫切面,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今年,習近平主席訪問非洲國家坦桑尼亞,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fā)表演講時,他提到《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讓坦桑尼亞老百姓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海清飾演的毛豆豆在坦幾乎無人不知,于是,習主席的話音剛落,會場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王麗萍編劇的《媳婦的美好時代》配上非洲三大語言之一的斯瓦西里語,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等國熱播,贏得了非洲觀眾的好評,成為中國電視劇“走出去”最成功的案例。這就是小題材的大作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戴清從建構積極的國家形象的層面來談《媳婦的美好時代》,她說,我們的文化產(chǎn)品能夠扣合當?shù)厝说膶徝郎窠?jīng),能夠發(fā)揮建構積極的國家形象的作用。這兩年她往來于中美,感到歐美對中國人普遍持刻板的印象,而且大多比較負面,有時是令人氣憤的。“選擇這部電視劇輸出,其實避開了很多類型劇,如,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重大現(xiàn)實題材、歷史題材,實際上這些所有不選擇之中,能夠看得出在跨文化當中對適應性的考慮。從這一點上來說,王麗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恰恰是一個跨文化傳播當中的勝利者,也是我們當下文藝作品‘走出去’可能需要借鑒的一個經(jīng)驗。”她說。
光是一地雞毛不可能寫就好的家庭倫理劇。中國藝術報社社長向云駒說:家庭劇有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它不光是婆媳夫妻兄弟妯娌,也涉及到我們的倫理道德,還要涉及到養(yǎng)老的問題,而養(yǎng)老不是一個養(yǎng)老群體的問題,這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積累、文化的概念、核心價值觀,所以這個題材是可以無限的擴大。中國視協(xié)理論研究部主任趙彤認為,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發(fā)揮著現(xiàn)實生活記錄儀的功能,王麗萍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一點一滴地積累出以家庭史為樣本的社會史圖庫。趙彤分析道,“她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對當代中國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的觀察,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的一大變化就是從單位中國轉(zhuǎn)向了家庭中國,單位在個人生活領域里面的大面積退出,家庭的作用日益加強,與此同時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電視機在中國家庭中普及開來,‘沙發(fā)土豆’不僅成為一種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為一種社會組織和動員方式。她從家庭這個側(cè)面觀察著記錄著處于轉(zhuǎn)型期的當代中國,描繪著人們生活的場景、價值波動、心態(tài)演變和生生不息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個經(jīng)典的社會學判斷,在她的劇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如果以年度順序縱覽王麗萍劇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2009年的婆婆與1996年婆婆有變化了,2010年的媳婦和1996年的媳婦也不一樣了,宏觀的社會轉(zhuǎn)變在她的劇作中一年一年的在流動。”
上海文廣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jiān)滕俊杰分析王麗萍的創(chuàng)作特點時提出了城市主題,他說:“不管是今天的我們,還是我們的今天,都在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困惑,就是已經(jīng)有20多億人口生活在全世界的城市里,接下來還有20-30億人口,正打著背包進入城市。2010年的時候已經(jīng)有51%的中國人口在城市里面了,接下來還會更多。黨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未來城鎮(zhèn)化是中國一大課題,這是繞不過去的課題,也是一道難題,最難的當然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與人之間留下的大段空白,所以我關注城市,一直在關注王麗萍作品,這些作品其實已經(jīng)為未來城市化提供注腳、參考。”
在當下,家庭劇上演家斗之風日盛,但是王麗萍寫的家庭劇一直堅持著“美好”,有人稱她是“溫暖的現(xiàn)實主義”,這也是她的劇作能從海量的家庭倫理劇中脫穎而出、閃現(xiàn)獨特價值的原因。中國文聯(lián)理論研究室主任陳建文說:“王麗萍作品傳遞給觀眾的是強大的正能量,在作品中看似平常的事,卻蘊含著真情真愛,看似小人物,卻都積極向上,不僅讓觀眾在欣賞精彩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溫暖和希望,還能激發(fā)觀眾思考人生的價值和對真善美的需求,用藝術的方式弘揚社會正氣,引領時代風尚。”趙彤認為,王麗萍的劇作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倫理美學的精神追求,卻沒有死板地恪守舊倫理綱常。“她也講究父慈子孝,但是沒有刻板的和諧,而是把一家人上下左右的倫理關系,放在時代進步的背景下來處理的,因此婆婆也有自信過頭的錯誤,媳婦也有自戀過度的毛病,在這些問題上王麗萍以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趙彤說。
近年來,家庭倫理劇有話題化、偶像化的趨向,與當下電視劇觀眾年齡下移有關。婆婆媽媽劇不再是婆婆媽媽的專利。上海大學教授石川從社會背景角度提出了現(xiàn)在的“80后”“90后”也愛看王麗萍家庭劇的原因:“80后”這一批人正在完成人生的轉(zhuǎn)型,他們從青少年時期轉(zhuǎn)向成人時期,他們大學畢業(yè)了、就業(yè)了、要買房子、要買車、要成家立業(yè)、要生孩子,要處理各種各樣的成人議題、民生問題、人生的壓力。他們這一代獨生子女,要學會跟老人相處,跟各種家庭成員相處,各方面的人生的挑戰(zhàn)和困惑,就隨之而來。石川說,經(jīng)常有學生向他請教生活上的困惑。“有些問題在現(xiàn)實當中永遠找不到答案的,一代一代人犯著同樣的錯誤。電視劇為你展示了一種新的人生圖景,提供了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王麗萍的電視劇以一種真善美的態(tài)度,以一種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在向年輕人傳播生活的智慧。”他表示。
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提出了王麗萍現(xiàn)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一個有藝術才能的作家藝術家,要想不斷取得成功,不僅要潛心地深入生活,真誠地擁抱生活,還要老老實實按照藝術規(guī)律的要求,去發(fā)現(xiàn)和感悟生活的真諦,并在這種發(fā)現(xiàn)和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做出獨特的藝術提煉和呈現(xiàn)。付出多少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會有多少藝術收獲,脫離生活胡編亂造,缺少獨特描述式的作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經(jīng)不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他們眼里的王麗萍
>> 陳 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麗萍曾在一個廣播欄目里臥槽潛水十年,在那里面聽了無數(shù)個婆婆媳婦小姑的家庭故事。她寫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深深地跟這個城市的地氣接在一起。她又很善于和身邊所有的人打交道,她喜歡跟人聊故事,很勤奮,又像海綿一樣汲取,包括今天中午我們聊天談到了一個事情,就被她牢牢記住了。
>> 閻建鋼(導演):作品就是人品,這是老話。我覺得王麗萍是一個有良心的編劇。王麗萍是一個自身善良,同時又用她的職業(yè)在揚善的人,看看我們屏幕上的作品有多少比例在揚善,這種自覺又有多少人呢?王麗萍是一個有敬畏心的編劇,她敬畏自己的職業(yè)。像她這樣的知名編劇,每一部戲都有數(shù)以億計觀眾在看,你能沒有責任感,你不敬畏你的這支筆,不敬畏編劇天職嗎?可惜的是心中有敬畏的人還不算多。王麗萍敬畏觀眾,她的每一部戲都是真心掏心窩子跟觀眾對話。
>> 楊立新(演員):為今年要播出的這部《我家的春秋冬夏》,我第一次跟王麗萍見面。當時她在咖啡廳里面用電腦在寫東西。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很刻苦的人。她創(chuàng)作的500多集的電視劇都是拿手指頭敲出來的,她剛才給大家展示了自己已經(jīng)變形的手指頭。我們在讀她的劇本時,問她:一個退休的老男人和一個保姆之間還能有故事嗎?她說:還有故事。我們再問她:還能有故事嗎?她說,還有故事。她頭腦里積攢的材料、零件能不停地往外掏,往外拿。她能夠把家里面的小事情給你擴展開,你演她的戲演到一定程度會發(fā)現(xiàn)劇中的情節(jié)跟人心跟社會,跟每一個人都起化學作用,讓你有感情,有沖動,然后你覺得不只是在演一個家,而是在演人心,是演人的慈悲心,是演人的善心。
>> 任仲倫(上影集團總裁):她是自由而快樂的,她說自己在上影十年,上影給她自由,她很感激。我知道一個真正好的作家不應該經(jīng)常給他命題作文,更不要讓他完成命題作業(yè)。自由好像是我們給她的,實際上不是。因為,她真的體悟到作品創(chuàng)作最主要是真善美。于是,她心里安定了、淡定了。20多年來我們的創(chuàng)作思潮變來變?nèi)ィ峭觖惼颊J為藝術最根本的是弘揚真善美,她堅持這個創(chuàng)作理念,不管你風吹雨打,我就在這個領域當中閑庭信步,這是她最高自由的境界。因為這樣自由,她內(nèi)心是快樂的,我很少看到她愁眉苦臉,我很少看到她憤世嫉俗,所以她20年來還顯得那么年輕。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