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百歲畫家劉侖老師
劉侖 袁動群 攝
春歸 劉 侖
安詳地,熟睡著,101歲的您,于2013年8月1日凌晨3點半,在您的家里,無疾而終。
在廣州美術界,您的許多特點,可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極其豐富的閱歷。您廣州學習美術,日本學習交流,投身學生革命,參加版畫運動,攜筆從軍畫畫,朝鮮戰場寫生,電影美術顧問,組建廣州畫院擔任首任院長,組建廣州美協并擔任首任主席等等,真可謂多姿多彩的人生。
多才多藝的本事。您在木刻、水彩、竹筆畫、油畫、國畫等方面皆有成就。您的“沒骨山水”,豐富了傳統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您有眾多作品聞名于世:石刻畫被魯迅贊揚、收藏,您是中國第一位石刻畫家。您的8幅版畫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您的油畫《紅軍過草地》被審定為文物,收入教科書。
執著畫畫的一生。您畢生的追求,生活的全部,就是畫畫。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您仍然在畫。今年,我幾次去您家,都看見您坐在輪椅上畫畫,表現的仍然是紅軍和萬水千山。您對我說,廣東省美協要求會員為明年的全國美展創作,準備構思一幅國畫參展,看看能不能成為全國美展中年齡最大的入選者。
深入生活的典范。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生活為創作的唯一源泉。為了創作長征題材,您4次沿著長征路體驗生活,這大概在中國美術界是僅有的。您留下的大量作品、速寫和寫生稿,以及沒有完成的創作,展示了您一生實踐的美術觀:用“獵人的眼睛”去觀察,用“佛家的清凈”去思考,用“畫家的修養”去創作,緊跟時代,反映現實。
正派純樸的人品。您一生功勛卓著,成績巨大,卻行事低調,不喜張揚。您為惠州家鄉捐贈100多幅作品建成劉侖美術館,分文不取。您熱心公益事業,賑災、扶貧、助殘、濟困,有求必應,無私捐畫。您對于文聯、美協、畫院的活動邀請,雖然百歲高齡,依然坐著輪椅,穿街過巷,來到會場,笑瞇瞇地和新老朋友握手言歡,話語不多,無聲勝有聲。
紅軍過草地 劉 侖
淡泊名利的境界。您毫不在乎名利和富貴,實實在在做人,老老實實畫畫。住的是陳舊、簡樸的宿舍,吃的是清淡、家常的飯菜,穿的是樸素、傳統的服裝。您對于人們稱呼您“大師”、“大家”、“領軍人物”之類,統統淡然一笑,說自己就是個“畫家”、“畫畫的”。我每次看望您,您都感嘆如今有一些畫家,急功近利,脫離生活,浮躁奢華,追求賣畫,怎么能夠出精品力作啊,怎么能夠讓作品流傳下去??!
長命百歲的生活之道。您的一生命運坎坷,歷經磨難,吃苦受累,拼命工作,因為您重視體育鍛煉,所以才能夠如此長壽。我感覺您的生活之道值得借鑒。比如,心態平和,凡事看開,不去計較;比如,勇于經風雨見世面,雖然嘗盡苦頭,卻也鍛煉了體魄;比如,老來起居有常,清淡飲食,堅持畫畫,注意活動,從而延緩了衰老等等。雖然您從來不講養生,卻最懂得如何養生。
軍人情結的老兵。您是新中國第一批軍旅畫家。1951年參軍后,在《解放軍文藝》、總政治部文學藝術創作室、軍事博物館工作過,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擔任過美術指導,曾四訪長征路,還只身奔赴朝鮮戰場冒著炮火寫生作畫。雖然1976年轉業到地方工作,仍然不斷創作著軍旅題材。您對我格外關愛,成為忘年之交,正是因為我們有許多共同點:您轉業我當兵,都26年軍齡,都當文化兵,都干過美術員。所以我們倆在一起,共同的話題很多,甚至還在關心軍隊的美術創作和那些熟悉的軍旅畫家。每每我們見面告辭,您都握著我的手久久不肯松開,眼中閃著淚花。您夫人對我說,您喜歡當兵的,有感情。今年端午節我去看您,您十分高興地為我畫了一幅《雪山圖》,畫面上兩個戰士策馬而上。您仿佛在鼓勵晚輩,不畏艱難,永攀高峰。我也贈送您一幅書法“畫壇不老松”。就在建軍節的前一天晚上,您洗澡更衣,對夫人楊少娟說,明天一早要參加八一聚會,便睡下了,誰知就此駕鶴西去。我認為,您選擇八一建軍節這天上路,足見您強烈的軍人情懷。
走好,百歲畫師!
走好,世紀畫家!
走好,劉侖老師!
只是,我們準備在今年國慶節前夕廣州市文聯成立63周年之際,授予您終身成就獎的計劃,永遠無法實現了!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