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文:接地氣才吸引人

《正陽門下》全國收視第二 成大“黑馬”———
沒有云集大牌明星,沒有重口味的虐戀惡搞,平實講述北京胡同故事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在北京衛視開播一周收視率卻逆勢上揚:開播首日全國第五,之后排名穩步上升至第四、第三,前晚以0.85%的收視率、2.35%的市場份額(索福瑞全國46城市省級衛視收視統計)成功躋身全國第二。這也是北京衛視黃金檔電視劇今年以來的最好成績,成為最大“黑馬”。對于在眾多重口味劇集的包圍中,觀眾選擇《正陽門下》的原因,主演朱亞文昨天接受記者采訪表示,觀眾喜歡是因為它接地氣,來源于生活,所有的感動都真實、可信,“這也是當初這部劇吸引我的地方”。
北青:韓春明是個非常典型的北京爺們兒,作為江蘇人,你眼中的他們有什么特質?
朱亞文:既有種生在皇城根下的自豪感,骨子里又特別接地氣;面對困難、極致的生活問題時,總是報以調侃的心態,不會輕易讓心里的痛楚流露出來,總是向外人展示輕松、給別人帶來自信……以上這些是我在《正陽門下》的眾生相中讀到的。至于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北京大爺,他們對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也是充滿了驕傲,介紹起北京來總帶有一種全中國最中心文化的自豪。
北青:在塑造人物的時候,為了演得像,有沒有過擔心?做過哪些功課?
朱亞文: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考慮過刻意要把韓春明地域化,就是先把韓春明塑造好了,他的生活氛圍決定了他是一個北京人還是異地的。我在看這個劇本的時候,前十幾集,大概看到了一個特別玩世不恭、調皮搗蛋、機靈活潑,然后又特仗義特爺們兒的一個小孩。就韓春明而言,我覺得這個形象很有意思,我希望能把他刻畫得比劇本再深入一些,我覺得這個對我而言是一個挺不錯的嘗試,那么我就答應導演拍這個戲,但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要演得像個北京人。
北青:他在成功之前,別人總覺得他不著調,你怎么看待他這種“不著調”?
朱亞文: 他年輕時收廢品、賣雞蛋,干過各種不著調的事,在別人眼里這孩子算毀了,其實他只是為了生存,為了更有滋有味地生活。在那個年代,他不去追求那些虛假的東西,因此當身邊人為了追求這種光榮犧牲友情、親情時,他反而得到了真實的生活。我覺得時代在變化,放在當時,韓春明的行為可能顯得不著調,放到今天,他的所作所為應該叫有創新意識,善于挖掘隱形財富。
北青:這個劇在其他地方電視臺播出的時候,就曾改名叫《爺們兒是怎么煉成的》。如果讓你來歸納“爺們兒是怎么煉成的”的原因,你會怎么概括?
朱亞文: 堅持自我,有舍有得,不因變化而去改變自己吧。
(編輯:單鳴)
· | 在正陽門下長大的一群孩子們 |
· | 正陽門下“看上就扔不掉” |
· | 《正陽門下》主創講述“戲外戲” |
· | 奮斗永不過時正陽門下有“正能量” |
· | “北京大爺”現場大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