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陽門下長大的一群孩子們
電視劇《正陽門下》正在熱播,里面說的就是我們和我們的哥哥姐姐們這一代的事。也就是說,我們就是在正陽門下長大的孩子們。
前門也是正陽門,往北就是天安門,政治中心。哥哥姐姐們戴著紅袖標見到了毛主席,那份喜悅回來和我們分享;國慶節他們手拿著紙花環,涂著紅臉蛋回來令我們羨慕。天安門只要有什么活動,大喇叭里放的音樂就在我們的院子里回蕩。那時,只要是毛主席發表最新指示,無論多晚我們都趕到學校集合,穿過正陽門圍著天安門游行,敲鑼打鼓地慶祝一番。夜里趕回家,第二天接著上課。
當時,我們也就上一二年級,夜里游行黑燈瞎火的,老師怕我們走丟,要求必須領著同排的同學。我們那時覺得游行慶祝最新指示發表是一件特鄭重的事,平時多調皮的學生也在這時表現得特好。我們班的孟繼謙是有名的“活猴”,上課時無論老師在與不在,他想唱《紅燈記》了,就唱上幾句。可夜里游行他不敢鬧,老老實實地和同學拉著手走。
我們班有個大腦炎后遺癥的女生,走路一瘸一拐的,誰都不愿和她拉手。沒想到,平時小動作極多、老讓老師監督的田瑞華,領著這女孩的手走在這游行的隊伍中。那不爭氣的女孩邊走還邊“掉”鞋帶,田瑞華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彎下腰低頭給她系好。回去后,班主任邵老師一再表揚他,弄得平時一刻不拾閑兒的田瑞華還挺不好意思的,老實了一天不再有小動作了。看來,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后來,長大了他真的救死扶傷從了醫,成了藥學博士、同仁堂的總工。40多年后聚會再次提及“牽手”之事,他只是笑,不搭腔……
正陽門往東過了正義路、臺基廠就是崇文門,那兒也是我們這群孩子活動的范圍。那時,備戰備荒,時刻準備打仗,挖防空洞。我們跟著高年級的“脫磚坯”,磚坯不夠用了,老師就帶著我們去拆“明城墻”的磚,放學后每人必須拉三趟。我們腰里系上草繩拉著磚一邊走一邊說笑,覺得是在干最偉大的事業,因為修好防空洞就能抵御修正主義者的入侵。幾十年后大家再提這事充分地意識到我們是破壞者,是親手毀壞文物的“罪人”。
說“罪人”也冤枉,幾十斤重的城墻磚也不是我們這些小孩好玩的。后來,一班的劉金生透露,有一天,從崇文門拉著磚走到東八角小學一路他憋著泡屎,堅持著把磚送到了學校就直沖進公廁解決。出來時正和一老太太撞一下懷,老太太高聲大喊:“這小子,你怎么進女廁所呀!”嚇得劉金生撒腿就跑,一口氣跑回家,還看有沒有跟上來,唯恐把他當流氓抓起來……
上世紀70年代初,很多國家和我們建交,迎接外賓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前門地區好孩子的肩上。從迎賓前的教育和迎賓中,我們見識了中國的外交。令我們驕傲的是,經常能看到敬愛的周總理。他老人家總是和外賓站在汽車上和我們頻頻招手、微笑。有一次還和外賓走下汽車,從我們身邊走過,步行穿過天安門城樓。我們感到特幸福。
又是從迎接這些外賓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好多事,歡迎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等等我們都在長安街的歡迎隊伍中。后來,美國總統尼克松、法國總統蓬皮杜來,都沒去迎接。而且我們知道對他們要“不卑不亢”。尼克松穿過我們的馬路去天壇參觀,路上沒有一個人,更沒有歡迎的隊伍。老師還告訴我們,遇到他們,盡量少說話、少笑臉,只是點點頭即可。
上中學了,我們學工、學商、歡送大哥哥大姐姐們上山下鄉也是在這正陽門、前門一帶。我們很堅定地向哥哥姐姐們表示:“你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也一定會去廣闊天地鍛煉成長。”
那時的正陽門可以穿著走,尤其是夏天門洞里小風刮著,特涼快。我們經常三五結群地在那坐著聊天,高興的時候還唱起了歌。我們唱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里的抒情歌曲,唯一表露女孩子柔美的情懷。
有一次我和潘丕林、魏桂萍路過紀念碑,特莊嚴地合影留念,現在看看,沒有絲毫女孩的溫柔之美。也是,那時候不講究這個,更沒有去吸引男孩子的心理。和班里的男同學都不說話,有事都是板著面孔特嚴肅地說完就走。有誰要是在路上和我們搭訕,我們都一概不理,誰要是說:“你真好看。”回絕的準是一句話:“臭流氓!”
最令我們難忘的“四五”運動,我和鄧淑芬、黃麗、王艷華幾個女生,穿梭在紀念碑一片白色的花海之中,聆聽著人們情緒高昂地朗誦詩歌。當我們跟著人群到了廣場東南角的小紅樓附近,看到有驅散人群的人們簇擁而來,我們翻過欄桿準備穿小胡同回家。回頭望去個子很小的鄧淑芬被攔在那里翻不出來,我們飛跑回去,黃麗不顧滿褲腳的臟泥硬是把鄧淑芬給拽了出來一起回了家。路上說好,誰也不許和家長、老師說我們今天發生的事。坐在家里吃著晚飯,我聽到大喇叭里還在高聲喊著:“請革命群眾馬上撤離天安門廣場!”
粉碎“四人幫”后,“天安門政治事件”徹底平反了,鄧淑芬拿來了一本《天安門詩抄》,看著里面熟悉的詩篇我們幾個人回味無窮!記得我們跟著游行隊伍上街慶祝粉碎“四人幫”,現在想想,那是最后的一次參加游行了,以后在正陽門下過的都是心平氣和的日子,高考、上班、戀愛、結婚、生子……
(編輯:單鳴)
· | 正陽門下“看上就扔不掉” |
· | 《正陽門下》主創講述“戲外戲” |
· | 奮斗永不過時正陽門下有“正能量” |
· | 朱亞文:接地氣才吸引人 |
· | “北京大爺”現場大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