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內容摘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推進當代文藝批評健康發展
——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內容摘登
7月22日至27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廣西文聯承辦的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在廣西南寧舉辦。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當代文藝批評”的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80位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參加學習、研討。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夏潮,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沈北海出席開班式并講話;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陳建文出席結業式并講話。研修期間,吳為山、饒曙光、李建軍、羅懷臻四位專家分別以“雕塑的靈魂”、“全球化、好萊塢與中國(華語)電影發展”、“批評意識與文學自覺”、“傳統文化的現代回歸”為主題為學員授課。此外,研修班還圍繞此次研修主題開展學員論壇、觀摩學習等活動,以期全面提高中青年文藝評論家的整體素養。本版摘登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滿足人民需求 引領文化風尚
——在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上的講話
□ 夏 潮(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同志們:
我們這次高研班的研修主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當代文藝批評”。這個主題看似老生常談、實則意味深長。不難想象,如果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價值取向出現了嚴重偏離,文藝事業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在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中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表現主體上,是以人為本,以“大我”為中心,而不是以“物”為本,以“小我”為中心。文藝不管是創作還是評論,其主要價值是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質性或者經濟性的。所以,我們文藝作品在表現主體上應該以人為本,以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思想精神為本,而不是以已經被金錢、欲望、權力等抽空了的物質意義上的人為本。我們在評價文藝作品時,更應該看重的是它的精神價值和思想價值,而不是更看重銷售量、票房、點擊率、收視收聽率等經濟指標意義上的價值。說到底,文藝就是要表現人的精氣神,這種精氣神不只是創作者個人“小我”的精氣神,而是具有民族特征和時代特征“大我”的社會人的精氣神。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感情立場上,是“心系人民”、“贊頌人民”,而不是“同情人民”、“丑化人民”。我們常說“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這既是一種情感需要,更是一種價值需要。文藝與人民的情感關系,就是魚和水的關系,就是根和葉的關系。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只有心系人民,把感情立場和人民群眾放在一起,我們的文藝作品和文藝評論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滿足和引導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對于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基層普通百姓,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他們的實際生活,投入真情實感,發自內心地贊美人民勤勞、善良、質樸、智慧等優良品德,才能幫助他們找到生活的價值和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切忌把自己當救世主,對人民群眾居高臨下、指手畫腳,或者把群眾的身體缺陷或某些落后的習俗、行為作為譏諷取笑、博取眼球的對象,甚至丑化人民群眾的形象,讓人民大眾看不到自己或者看不到真實的自己,文藝就會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文藝工作者就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目標追求上,是在“滿足”中“引導”,而不是在“迎合”中“滿足”。當前,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情況下,一些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打著“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幌子,用暴力、色情、迷信、隱私、八卦等低級趣味或打擦邊球手段制造低級噱頭和聳人聽聞甚至喪失道德底線的“賣點”吸引眼球,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使得解構經典、躲避崇高、欲望狂歡、信仰缺失、精神流浪等消極現象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層出不窮,泛娛樂化、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傾向嚴重,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警惕。隨著市場意識日益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訴求多元多樣多變,同時也因為人們的生活情趣、文化品位、審美水平的參差不齊,客觀上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形成了多樣化。文學藝術的創作生產,當然要將滿足群眾的需求作為重要責任和目標追求,但這里說的“滿足”,不是簡單字面意義上的滿足,不是單純感官快感的滿足,更不是迎合某些低俗情趣的“滿足”,而是一種旨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滿足,是在滿足過程中秉承“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優良傳統進行引導,也就是在滿足過程中起到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作用。
四、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在理論方法上,是“唯物主義”、“洋為中用”,而不是“唯心主義”、“崇洋媚外”??茖W健康的文藝評論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可靠的方法工具。具備較高理論修養是一名優秀文藝評論家的基本功。新時期以來,我國文藝評論打破了過去那種過于政治化的批評模式,從種種僵化的文藝觀念與批評方法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斷走向開放性多樣化,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然而,隨著大量西方文藝理論和方法的涌入,一些評論家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不顧我國文藝發展的實際,囫圇吞棗地搬用外來理論和方法,造成文藝評論與人民大眾的隔膜,也造成了我國傳統文藝理論和方法的式微,文藝批評在缺少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方法支持后顯得沉默和乏力也就在所難免了。在各種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在進行文藝評論時,應該堅持本民族的文化立場,充分利用傳統民族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理論思想和有效分析方法,更加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和隨著時代發展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回答文藝實踐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力避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的立場,反對“食古不化”、“食洋不化”和“崇洋媚外”,逐漸形成符合我國文藝發展實際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藝評價體系和方法,推進文藝評論工作更加科學化、大眾化。
交流學習 共謀發展
——在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上的致辭
□ 沈北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尊敬的夏潮副主席、各位專家、同志們:
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在南寧隆重開班,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向本次高研班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高研班的各位領導、專家和學員們表示熱烈歡迎。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既是沿海、沿邊省區,又是革命老區、民族自治區,多年來為祖國的邊疆安寧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里山川秀麗、資源豐富,這里人民勤勞勇敢、團結和諧。在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時,中央盛贊廣西是民族團結的模范、維護統一的模范、維護穩定的模范,是我國民族關系“三個離不開”的模范。這是個神奇的地方,改革開放30年來,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國家對廣西戰略定位的變化。廣西與東盟國家山水相依、文化相近、語言相通,自古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未來北部灣的發展繁榮,廣西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胡錦濤同志曾提出要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李克強同志在今年7月到廣西考察調研時指出,廣西要以開放促發展,打造我國西南和中南對外開放和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廣西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機遇,充分發揮廣西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前沿陣地的作用,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的有利條件,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區人民正朝著富民強桂新跨越的目標不斷前進。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文藝事業發展。自治區主要領導曾多次到文化單位調研,出席重大文藝活動,觀看藝術作品展覽,并專程到廣西文聯慰問文藝家代表。在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自治區黨委提出了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壯鄉風格、和諧兼容的民族文化強區的奮斗目標,努力把廣西建成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樞紐、中國文化走向東盟的主力省區。
近年來,廣西的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嶄新成就,保持了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廣西文聯和廣大文藝工作者服務全區工作大局,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承擔使命,辛勤工作,各門類藝術創作不斷提升,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藝隊伍不斷壯大,文藝品牌豐富多彩,呈現出百花齊放、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
廣西文藝事業的發展得到了中國文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這次又把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研班放在廣西舉辦,充分體現了中國文聯對廣西的關愛和信任。同時,廣西文藝事業的發展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這次高研班,邀請到了國內著名的藝術家、文藝評論專家和來自全國的優秀中青年評論家齊聚南寧,為我們交流學習、共謀廣西文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機會。希望各位評論家多為廣西文藝事業建言獻策,也希望廣西文藝界加強與全國評論家的交流和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文藝理論素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社會主義文化陣地和中華民族優秀人文傳統的美學疆土,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實現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宏偉目標。
廣西山水秀甲天下,各族人民熱情好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9月3日在南寧舉辦。希望各位評論家在學習之余,多走走、多看看,深入了解這片熱土,增進交流,促進友誼,我想大家一定會多有收獲。
祝本次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取得圓滿成功!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