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 夢想在劇院看自己的戲
畢飛宇昨日出席話劇《推拿》發布會,對自己的小說搬上舞臺十分期待。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作家畢飛宇的小說《推拿》,在相繼傳出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消息后,話劇版也將于近日啟動排練。昨天下午,話劇《推拿》召開新聞發布會,該劇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制作,喻榮軍編劇,郭小男執導,吳軍、胡可、劉小鋒、王一楠等人加盟演出。
該劇將于9月5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10月登陸上海。
關注盲人推拿師群像
小說《推拿》中,畢飛宇圍繞“沙宗琪推拿中心”,以近乎白描的筆觸描繪了盲人推拿師這個群像,再現了他們隱秘的內心世界。2011年,畢飛宇憑借這部小說摘得茅盾文學獎。
而后,《推拿》的電影、電視劇和話劇版權隨即花落各家。
電影版將由婁燁執導,郭曉冬、秦昊、梅婷主演。電視劇版則由康洪雷執導,濮存昕、張國強、劉威葳主演。目前,《推拿》的電影和電視劇都已殺青,進入后期制作階段,但最先面對觀眾的可能會是話劇版。
勸編劇“別把小說太當回事”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編劇喻榮軍介紹,《推拿》的小說是演員王一楠推薦給他的。拿到小說后一年多時間,喻榮軍都沒有下手改編,因為覺得小說寫得太好了,不知道怎么把它呈現到舞臺上。
談及改編,畢飛宇表示,自己的寬容度非常大,編劇和導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在看過話劇劇本的初稿后,畢飛宇卻對喻榮軍說,這太忠于原著了。喻榮軍希望保留所有的人物和情節,畢飛宇卻勸他“別把小說太當回事,它又不是《紅樓夢》”。畢飛宇又補充道:“我不相信一個編劇出于對一本小說的尊重才去改編,那是不行的。就像一個小伙子愛一個人,才會把這個姑娘娶回家,尊重這個姑娘卻不一定會娶回家。”
歷時兩年多,經過八九稿的修改后,劇本終于定稿。談及這部戲的導演創作,郭小男說:“我們放下身段,融入到盲人之中,感受他們的恐懼和孤獨”。
此外,郭小男還透露此次創作將用到多媒體技術。
■ 畢飛宇說《推拿》
小說 沒有去體驗生活
“我的第一個職業是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的教師。全中國有許許多多盲人推拿師是我學生的學生,我沒寫《推拿》前我在盲人推拿師群體中就有點知名度。他們信任我,所以跟我靠得非常近。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特殊的人,《推拿》出版后,有人問我你寫的盲人怎么不像盲人。
寫小說時,我沒有去體驗生活,因為我經常運動,也經常去(推拿)放松肌肉。我沒有因為想寫盲人而去接近他們,我幾乎天天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改編 不指手畫腳
“小說的優勢是自由,進出非常自如,但影視和戲劇太具象了。可是話又說回來,哪有好的藝術家不喜歡難度呢?一個題材很順手,我很快就會放棄,難度有時候會給創作帶來巨大的快樂。
我不喜歡干涉別人的工作,我是原著,但我不擁有指手畫腳的權利。怎么改我都會高興。影視和話劇的改編我都沒有參與,沒有我不能接受的。我的小說永遠在那兒,沒人可以把小說改壞了。好與壞是影視戲劇的事情,這都是人家的作品,不是作家的作品。”
“我對話劇的期待是一個空間關系的問題。作家寫作時腦子里有一個空間,而影視是二維空間,只有話劇舞臺是三維的。舞臺與觀眾席有一個距離,可能也就兩三米遠,但那個現實就不是現實了,這東西很迷人。比如你是我的女兒,我在臺下看你演戲,你明明是我的女兒,但別人叫你“奧菲莉亞”(《哈姆雷特》中女主人公),這個很好玩。我的夢想是坐在劇院里面看自己的戲,這不是一個藝術問題,而是滿足一下我內心這個神奇的愿望。” 口述:畢飛宇
(編輯:蘇銳)
· | 畢飛宇受聘南京大學教授 |
· | 話劇原創劇本稀缺 借力文學未必叫好 |
· | 《咬文嚼字》將逐一開“咬”12位茅盾文學獎得主 |
· | 第三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揭曉 |
· | 話劇《推拿》不成功,弊在概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