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竊藝術品是偷走歷史
曾在FBI工作20年的前探員羅伯特·惠特曼日前來華。他的新作《追緝國家寶藏》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羅伯特是最早加入藝術犯罪組并且擔任首席特工的探員,曾追回過莫奈、畢加索等重要藝術家的名作,還有包括秘魯印加帝國的黃金盔甲以及原屬于慈禧太后的水晶球在內的一批文物。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羅伯特回顧了自己探員生涯中的重要案件。他同時表示,當下有關FBI的影視劇虛構成分越來越多,與真實情況有所偏差。
羅伯特·惠特曼 1955年出生于日本東京,1988年入職FBI。2008年被聯合國邀請在首屆國際藝術品犯罪高峰論壇做主題發言。
慈禧水晶球曾被當成普通玻璃球
談及當年的FBI生涯,羅伯特表示,追回慈禧水晶球是自己最早涉及藝術品犯罪的案件。這枚重達22公斤重的水晶球在1988年被人從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偷走,3年后,一個博物館前館員在費城南街一個雜貨店里發現了同時被偷的一具銅像。銅像被雜貨店老板以30美元的價格從收破爛人那里買回,盡管它的實際價值是50萬美元。而收破爛者稱銅像是從一個叫拉里的人那里拉回的,羅伯特找到拉里的時候,拉里則說銅像是突然出現在自己儲藏室的。“有沒有同時看到一枚玻璃球?”“玻璃球?有啊,我以為是草坪的裝飾品,看起來很丑,就送給了別人。”最后羅伯特果然在這個“別人”家中發現這枚水晶球,這個名叫貝克斯的女人把水晶球放在化妝臺上,上面還放著一頂棒球帽。
倫勃朗畫作案登上各國新聞頭條
為了追查藝術品下落,羅伯特經常要進行臥底工作,扮演成替有錢買家接洽的線人,騙取罪犯的信任。
2000年12月,瑞典國家美術館在閉館前半小時發生了一起搶劫案。3名男子拿著槍闖進美術館,帶走了倫勃朗、雷諾阿等藝術家的作品,整個過程只有兩分半鐘,之后他們跳上事先準備好的船只,揚長而去。由于搶匪事先制造的交通堵塞,警方在半個多小時后才到達作案現場。后來瑞典警方找到了犯罪團伙,但是卻沒有找到失竊的畫作。
在找尋倫勃朗《自畫像》的過程中,羅伯特再次擔任臥底,他假裝成買方代理人飛往斯德哥爾摩,又在賣方要求下到了哥本哈根。在旅館房間見到賣方后,對方清點了現金,并答應下一次帶來原作。第二天,羅伯特在房間里見到了賣方卡胡姆,兩個人彼此搜身,以確定對方沒有攜帶武器。在看過現金后,卡胡姆離開了旅館,直到傍晚才再次返回,并帶來了倫勃朗的畫。羅伯特取出放大鏡和珠寶商獨目鏡,仔細檢查了畫像右側倫勃朗耳朵上方的部位,確定這幅畫的裂痕圖案與原作吻合。“這幅畫沒問題,我們成交了。”羅伯特說出了行動的暗號。特警隊闖入房間,將罪犯拿下。這個案子第二天登上了世界各地的新聞頭條。
(編輯:蘇銳)
· | 藝術品拍賣 讓市場再“熱”一會兒 |
· | 多元時代,藝術品市場值得期待 |
· | 4萬件藝術品登陸電商平臺 |
· | 藝術品保養:油畫保存與修復專業人才匱乏 |
· | 高凈值藝術品藏家數量或將大幅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