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劇搶占“陣地”
5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簡稱“總局”)正式提出要“清理娛樂化的抗戰劇,加大現實題材比例”,之后各大衛視紛紛調整劇集的播出編排。6月,熒屏果然刮起一陣“現實風”,不但有《新戀愛時代》《而立之年》《斷奶》《門第》等家庭題材蜂擁而至,而往年占據熒屏近半的戰爭題材則只剩下《上陣父子兵》《火線三兄弟》等寥寥幾部。
1 衛視抗日劇“低調”銳減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電視劇200多部,其中抗戰劇及諜戰劇超過70部,遙遙領先于其他類型劇。但到了今年5月,隨著總局對“娛樂化抗戰劇”審核的加強,抗戰劇也集體呈現一種“低調”的現象。
其中,央視八套播出的《獵殺》的推廣語由“女性叢林抗戰”更改為“青春抗戰勵志劇”;在山東、河北衛視播出的《裂變》也從黃金檔移走了;在北京衛視播出的《上陣父子兵》則取消了開播發布會。而之前也有幾家衛視主動撤播了正在播出的抗戰劇,如黑龍江衛視的《戰旗》和四川衛視的《尖刀戰士》等。
有圈內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6月最熱門的抗日劇當屬由黃渤、劉燁、張涵予三大影帝參演的《火線三兄弟》,不過即便陣容如此強大,有一家之前本已敲定的一線衛視最終還是放棄了購買首輪播出權。
2 制片、編劇“著急”想對策
總局的這個新動向,還是影響了不少影視劇公司的計劃。記者在總局官網上發現,從年初媒體開始報道“抗日雷劇”的事情開始,通過總局備案公示的“近代革命劇”就一月少于一月。從2013年1月開始到4月,近代革命題材分別為21部、11部、9部、7部。
針對上述情況,某制片人向記者表示,近代革命劇雖然可拍的時間點不少,但多數都集中在抗日戰爭時期,片方現在都得改改創作思路了,“其實我們都是屬兔子的,哪里有草往哪兒奔,哪兒有槍轉身就逃。”
與此同時,也有專門從事抗戰劇寫作編劇向記者反映,說6月份將“整個月都在開會、修改之前的本子”,而公司原定的一些抗日劇計劃都面臨取消,“對我們這樣只有這個劇種經驗的編劇影響很大”。另一以制作抗戰劇出名的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了他們的應對方式:“已經在拍攝中的戲,我們基本上人物都要求能找到歷史資料進行佐證,在武打戲上,我們也放棄了很多夸大的東西,力求每個動作都符合力學解釋。”
3 現實題材80后“而立”當道
與近代革命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通過總局備案公示的現實題材劇卻相較往年大幅增加,從2013年1月開始到4月,當代都市題材分別為39部、31部、32部、36部。廣電總局去年曾要求衛視把現實題材播放的比例增加到45%,上月,總局又再次重申加大現實題材比例。
從6月衛視的播出表中看到,現實題材確實占了熒屏最大比例,值得注意的是,80后話題成了“主流”。其中東方衛視的《新戀愛時代》用“孔雀女和創業男、簡單方便女和經濟適用男、物質女和鉆石男”三條80后年輕人的感情線,來表現當代年輕人的成長過程。正在播出的《斷奶》則在探討80后小夫妻看似外表成熟,實際在心理上仍然未脫離“哺乳期”。即使是將于6月15日在北京衛視播出的當代軍旅劇《戰雷》,也是講述西南某80后排雷兵們的驚險故事。此外,6月還有江蘇衛視和愛奇藝聯合播出的《而立之年》,更單刀直入將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的困境和迷茫展現在觀眾面前。可以說,6月熒屏,就是在看80后“三觀”——戀愛觀、婚姻觀、社會觀。
快訊
總局“22條規定”再提高現實題材比例
昨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期出臺的《衛視綜合頻道電視劇播出調控管理辦法》文件曝光,而內文共有22條規定,主要是對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總量、題材、時段等方面做了詳細要求,內容基本與此前傳聞一致。
規定中寫道:衛視綜合頻道每日電視劇播出時間總量,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超過每日電視播出時間的45%。每日播出同一部電視劇不得超過6集,雙休日不得超過8集。此外,之前文件要求衛視黃金檔的現實題材占電視劇總集數45%以上,現在則提升到了50%。
對此,湖南衛視、北京衛視等都向新京報記者表示“22條規定”對接下來的編播計劃并無影響,“我們目前的電視劇儲備也足夠。”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