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曉君隸書展在臺北成功舉辦 “公望富春山”展示傳統文化魅力
“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讓臺灣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黃勇敏 攝
由浙江省書協、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5月18日下午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隆重開幕。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在展覽期間專門接見了羊曉君,并稱贊其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社長黃清龍、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中共富陽市委書記姜軍等出席了展覽開幕式并剪彩。中國書協特地發來賀信。中國書協顧問朱關田代表西泠印社和浙江書法界同仁也專門發來賀信。
本次展覽共展出了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協會員、浙江省書協理事、杭州市書協副主席羊曉君精心創作的作品30余幅。這是著名書法家羊曉君繼2012年8月2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家在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之后舉辦的又一次重要展覽。
本次展覽名為“公望富春山”,內涵非常深刻。羊曉君告訴記者,“公望”兩字有公之希望之意,更是包含有盼望、仰望、眺望、望眼欲穿等情感元素。文化需要傳承發展才能延續。黃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圖”無疑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典范,對羊曉君的書法藝術之路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羊曉君說,黃公望在當時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默默無聞潛心創作的藝術精神始終影響著自己。
從2012年的“家在富春山”到2013年的“公望富春山”,正是羊曉君向黃公望致敬的一種方式,這其中凝聚了羊曉君太多的思考,花費了他太多的心血。北京展以“富春山水”為主題,而臺灣展則更注重兩岸文化的認同和人民的盼望。展廳中一幅140×140cm的大幅“望”字,囊括了本次展覽的基調與寓意。
“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在臺灣引起很大反響,在布展期間就有觀眾來參觀并給予很高評價。孫中山紀念館館長王福林表示,2011年6月2日,《富春山居圖》在臺灣首度合璧,銜接起的是一段塵封已久卻又經典雋永的歷史故事,促進了兩岸文化的交融。本次“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恰逢合璧兩周年,羊曉君更是來自書法之鄉富陽的著名書法家,其作品中處處顯示出對《富春山居圖》的喜愛與景仰。同時展覽能在孫中山紀念館展出更是別具意義。王福林館長表示,孫中山紀念館每天會有2萬多人參觀,屆時這些觀眾都會欣賞到羊曉君的作品,藉由此次展覽,大家會更加充分地領略到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魅力。
張炳煌等臺灣書法家則對羊曉君的書法作品給予很高評價,他們紛紛表示,從本次展出的羊曉君作品中可以看出羊曉君深厚的書法功力。他的作品大氣磅礴,于渾厚中不失細膩,具有高雅挺拔的氣勢,呈現出的是中華文化獨特的民族特性。羊曉君清遠灑脫的氣度、剛強內蘊的風格,在這次展覽的作品中表露無遺。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