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小書種如何進入大視界
篆書:小書種如何進入大視界——第二屆全國篆書作品展一瞥
謝安輝篆書作品
“一個篆書展,小書種,能做到如此規模,不容易。”4月25日夜間,工作人員還在忙碌準備即將開展的全國第二屆篆書作品展的時候,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高慶春如此感慨。
作為3年一屆的全國性展覽,第二屆全國篆書作品展自去年7月至11月征稿,收稿近8000件,入展約300件,其中優秀作品28件,其規模,以篆書自言的“小書種”來說,也算“夠可以”了。
既是小書種,又有大規模,這并非篆書家的自謙之語。學篆書,首先得識字——識篆,在當代人眼中與重新學習一種文字無異,基于歷朝歷代習篆者皆遠遠少于習其他書體者,當代書壇篆書仍是小眾藝術,也算是繼承傳統。“書寫技巧高,文字學功夫深,這都和其他書體創作要求不同,篆書的小眾也在情理之中。”中國書協副主席、篆書專業委員會主任言恭達表示。他認為,當代篆書創作進入了相對成熟穩定的審美發展期。或許,是時候,我們該討論篆書書寫審美標準和趨向的問題了。
豐富性、高古性、人文性
“這些作品有明確的取法和傳承,既有傳統的甲骨、大篆、小篆等,也有簡帛書等書體風格;既注意把握古文字的規律,又注重藝術化個性的表現,特別注重筆墨技巧的大膽探索和個性風格的適度張揚,可謂精品琳瑯、佳作紛呈,基本反映了當代篆書藝術繁榮發展的局面。”言恭達說。2012年,中國書協篆書專業委員會在山西大同舉行了工作會議,確定了“引領、提升、服務、積累”的工作方針:引領當下審美導向,提升創作者的文化內涵,服務當下書法主流文化和大眾生活,積累創作者的文化素養。商周秦漢變化萬千、豐富多彩的篆書,乾嘉中興后名家林立、各具風姿的篆書,在當代,形成了藝術變化多、個人風貌多的創作趨向。
據言恭達介紹,當代篆書在取法先秦和維系乾嘉兩個維度上皆有顯著成果。“從甲骨文開始到金文,特別是西周早期的四大國寶——散氏盤、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大家的取法和研究皆十分深入,在汲取戰國的金文和秦刻石的營養外,一些考古新發現的楚簡,也讓眾多書法家對其青睞有加,特別是中山王器,漸成氣勢,形成靈活自如的面貌。“而清代乾嘉以來的篆書主要以小篆為主,眾多書法創作者對‘秦-唐-清’的小篆的學習和變法,也展現在此次展覽中。”他以豐富性、高古性、人文性來歸納當今篆書創作的主要流向。
寫意,還要還原于文化
但在很多評論家眼中,當代篆書似乎在一個維度上還需要深入掘進與探索:寫意性。“示威強、服海內”的篆書,歷來是威嚴、端莊、肅穆的書體代名詞,要它“寫意”,演繹出酣暢淋漓的筆情墨趣,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但在很多書法家看來,篆書寫意,在筆法上施以行草筆意,結構、空間、章法甚至墨法上講求錯落變化,可以帶出較強烈的運動感和節奏感,亦可以為當代篆書藝壇帶來新的異動與新風。
“篆書的風格多種多樣,從秦漢到明清,經典眾多,在創作這件作品時,我選擇上博的楚簡,定位定好后,我就想用原簡的狀態,承載更多古人的氣息,在形式上靠近古人,接觸古人,再進行系統化的創造。泥金紙、墨、國畫顏料做色,然后書寫,再做技術處理:打磨、補筆,反復調整。”優秀獎作者范振海介紹。
“很多傳統功夫好的作品,也包括具有現代性的作品,都存在著寫意性不夠的問題,直接影響寫意精神的鋪陳。作品面貌上,沒有虛靈的魂魄,沒有變化的創作理念,很多作品寫象,但沒有自己的面貌與追求。”言恭達直言,現在很多作品“太實”,幾乎像臨摹。“當代書法是寫意強化的時代,我們需要通過寫意的形式來突出精神。”
當很多書法家沒有革新問鼎的能力,在明清大家中“討生活”,講求一點技巧、線條、墨色上的變化,追逐于甲骨、簡牘、盟書的新奇而沒有能向縱深挖掘者亦不在少數時,倡揚當代篆書的寫意性,亦有其切實的當下意義。就如石鼓文,經營位置,能寫出圓融渾動、規整樸茂的藝術氛圍,而散氏盤用筆的時方時圓,也能以其稚拙之態帶給追求古樸拙厚的書法家一些新的探索空間。大篆、金文等略帶天然寫意性和圖案性的書體,能為當代書法家的創作提供想象空間和顛覆傳統的思維空間。
“簡帛書是個好東西,我也是受益者。它相對于傳統的大篆、隸書等金石碑版來講,由于墨跡多是民間寫手所為,有鮮活生動、流暢自然、率意樸拙的特征,但同時存在著尖、薄、浮、糙等流弊。因此,學習簡帛書要有所取舍,建議初學者還是要打下小篆、大篆的基礎后再去接觸它,走融會貫通之路。我是在掌握金文和簡帛書差異的基礎上,用金文的筆法來融會簡帛書,把掌握金文的用筆作為學習簡帛書的切入點,同時在文字取法上避繁就簡,摒棄過于生僻結字的簡帛書,形成了當下這種帶有簡帛書意趣的大篆書風。”高慶春介紹。
或強調行筆的運動感、力度感,或強調書面的駁蝕感、厚重感,如果在充分研究、學習、領略了篆書之美后,把篆書的形式感和造型的獨特性糅合在整體觀念之中,以我心寫我意,新穎的形式和內在的張力,會幫助作品呈現出寫意的趣味。高慶春認為,“寫”篆書不是“畫”字,要有筆法書寫的過程和韻味,書寫味道是最高雅的,也是有難度的。“寫意,和篆書所秉持的高古、樸茂、深邃的審美要素并不沖突;形式上的表意,需要扎實的線條功力、駕馭字形的眼光,但最根本的,是自由的思想和高雅的氣息”。言恭達說:“篆書的寫意,還是要還原于文化。”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