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話:能源就是生命
有了能源,人類才能呼吸、運動、繁衍生息。人類為了發展使用過各種形式的能源,而自20世紀至今,更是依靠不斷提高的新型生產及分配技術,來滿足人們對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汽油、煤炭、天然氣及核能的高能效,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出行、生產及消費方式。這些改變也推動著人類大量開發聚積于地下,經過數百萬年沉積形成的自然資源。然而,這些“古老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它們的數量其實非常有限。另外,這些資源的集中使用,會排放大量廢氣導致溫室效應,使氣候變暖。因此,許多國家承諾減少廢氣排放量,并希望通過更多的努力來保護環境。這一努力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生產、消費、出行方式及整體的城市規劃。3月1日至29日,即將在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法語聯盟多媒體圖書館舉辦的以“美好星球——能源就是生命”為主題的海報展覽,讓人們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對能源問題產生進一步了解與思考。
太陽表面噴發(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供圖)
從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非常巨大,是地球生物賴以為生的主要能源。它不僅決定了地表的溫度,也提供了主導自然界系統運轉的能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數百萬年至數億年前由太陽能轉化而成,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和生物質能也都來源于太陽。太陽能資源豐富,既可以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還沒有任何的影響。它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樣態,使社會及人類能夠進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時代。
在圣布里厄的“休息車”,阿摩爾濱海省,法國(雅安·阿瑟斯-伯特蘭供圖)
當代社會,汽車在各個不同的城市中都已經成為最為普遍的集體運輸工具。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在未來的10年全球將會有10億輛汽車。它在給人們的生活與出行帶來便捷的同時,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并且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導致全球暖化等問題。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不斷設計、研發出配備混合動力或電動馬達的新型汽車,使發展與能源這對矛盾能夠得到緩解。
海灣戰爭期間在科威特燃燒的油井(斯特凡·孔普安供圖)
石油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影響著國家間的穩定與安全。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的波斯灣,更是成為了世界范圍內地緣政治問題的心臟。作為不可再生的能源,自2002年以來,石油價格上漲了5倍多。無論是政府部門、科學家還是普通百姓,都想要盡快找到最終能取代石油的新型能源。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