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臺上講述的宅門故事——觀話劇《大宅門》
十多年前,郭寶昌導演的一部電視劇《大宅門》,以電視這樣的視覺方式,給予“大宅門”的生活以全景式的展現;而在“大宅門”的縱深中,是二奶奶、三爺、白景琦、楊九紅、白玉婷等等傳奇一般的人物,演繹傳奇般的故事。十多年來,只要那“由來一聲笑,情開兩扇門”的音樂響起,這些鮮明的人物,都會從億萬觀眾的記憶深處浮現出來,成為鐫刻在大宅門里生動的雕像。
首演于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劇《大宅門》,將這樣一部豐富且復雜的電視劇,艱難地轉變成了一部兩三個小時的舞臺劇作品。舞臺劇回避掉了大宅門內豐富的生活——舞臺上的大宅門,基本上成為舞臺上方與兩側的象征性存在,而是將在現代中國的大背景下、在大宅門內外,演繹出一幕幕傳奇故事的傳奇人物,定格在舞臺上。這些生動的、豐富的、飽滿的人物,喚回的是觀眾記憶深處的雕像,也喚回了記憶深處那鏗鏘有力的“有情義、有擔當”。
“有情義、有擔當”原本就是電視劇《大宅門》的基調。改編的舞臺劇更為集中在這一點上。不要說二奶奶在男人堆里硬是撐起了一個大家族,不要說白景琦敢做敢當的傲慢,也不要說那浪蕩了一生的三爺,在人生最后從容赴死,即使是在那兒女情長的關節,仍然是洋溢著大的情義。白玉婷力圖說服楊九紅離開大宅門,而自己卻被楊九紅所觸動。白玉婷這一句——“你要是心疼她,就娶了她;你要是不怕毀了她,就娶了她!”——痛徹心扉。她既知這情義之深,也知這情義是有可能摧毀人生的;但在情義之中,即使被摧毀的人生,是不是也是值得的人生——如同白玉婷自己在菊花叢中與萬筱菊的照片認真行禮的婚禮一樣。
顯然,作為影視導演的郭寶昌,他更熟悉的是透過鏡頭看畫面,對于舞臺的時空還有些陌生。舞臺劇《大宅門》雖然采用了白景琦的回憶時空與現實時空兩個時空交錯的大框架,雖然年老的白景琦可以和幼年的白景琦并肩坐在棺材蓋上說話,但大部分時候,這兩個時空之間沒有形成對話關系。不過,郭導演非凡的透過鏡頭看畫面的能力,還有他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的領悟,他對于舞臺技術——如燈光音效——帶有冷峻的克制,成就了舞臺上每一場景來自傳統藝術的美感。
比如說白家聽戲的那一場。舞臺分成一高一低兩個演區。高臺上,二奶奶與白景琦坐在兩側看戲,樂隊伴奏一身青衣,在其后方緩緩升起;低的演區,先是萬筱菊演著“虹霓關”,然后是楊九紅撕心裂肺呼喊佳麗。舞臺后方的幕布,呈現出中國畫布的顏色,整個畫面就如同中國畫一樣次第展開;這一群人的行動,也就如同是在中國畫的畫布上運行著。
那熟悉的“由來一聲笑,情開兩扇門”的錚錚鐵骨之音,貫穿在舞臺上空。但它并不煽情,也不炫耀,只是如同一縷游魂,提醒著觀眾每一場景的氣度,成就了傳奇故事中的陽剛之美。對于今天的觀眾們來說,去看舞臺劇《大宅門》,不僅是在回味十多年前的老故事,而且,還可以領略到郭寶昌導演親自上臺串場,給觀眾們慢條斯理地講著七爺的故事,還可以感受到斯琴高娃那濃墨重彩的大度,更重要的,是在《大宅門》所營造的傳統中國的美感中,感受那份來自傳統中國的陽剛。
(編輯:竹子)
· | 話劇《王府井》啟動臺灣巡演 |
· | 話劇《活著》受邀將赴德 |
· | 話劇《離婚》:京腔京味兒說“恍惚” |
· | 話劇原創劇本稀缺 借力文學未必叫好 |
· | 話劇《石鄉黨魂·柯增華》合肥匯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