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如何以“先富”促“共富”
1月2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話劇《喜劇的憂傷》即將在南京上演。雖然演出尚未開始,但該劇已在南京引起轟動。南報網稱:“該劇帶來的轟動景象是南京話劇市場近10年來罕見的。”然而據了解,2012年南京當地一年的話劇演出場次僅僅相當于京滬地區一天的演出場次。差距之懸殊,令人驚嘆。
從早期《戀愛的犀牛》、《四世同堂》,到去年的《無人生還》,南京話劇觀眾的每一次激情基本都是由外來作品點燃的,這些作品往往都產自京滬地區。而南京話劇市場的現狀是大多數“非京滬”地區的縮影。
本土話劇有太多羈絆
7000多場演出,80萬公里行程,寧夏話劇團所創建的“文化大篷車”因深受基層農民的喜愛,曾被贊譽為“文化戰線的一面旗幟”。然而據話劇團原團長王志洪回憶,早年他們離開城市舞臺卻是“迫不得已”。“離開城市前的最后一場戲,臺下僅坐著兩名觀眾,我們幾乎是含著淚把戲演完的。”王志洪說。
重返城市,是寧夏話劇團人的夢想。但時至今日,諸多現實條件仍然在制約著他們,這讓現任團長蔣全洲很是苦惱。“因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導致的創作投入經費不足、文化政策落實得不夠細化、地方百姓文化消費能力偏低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很嚴峻。”蔣全洲表示。
“在創作和推出新話劇之前,我們都會做大量的市場調研,但最終結果依然不夠理想。”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張玉春坦言。在他看來,文化環境問題是制約遼沈地區話劇市場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即使有好的劇目,因群眾的文化認知能力不足,一樣會沒有市場。但他也認為,地方話劇創作因為長期相對閉塞、與京滬地區交流較少,因此自身創作觀念也迫切需要轉型。“群眾不愛看戲,關鍵還得是從創作者自己身上找原因。”張玉春說。
“實現本土話劇的繁榮,還需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副所長宋寶珍表示,京滬地區話劇市場的繁榮自然“搶走”了二線、中小城市的一些資源、人才,地方政府則應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彌補。“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話劇創作演出的經費補貼問題等。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政府的助力,地方院團很難依靠自身實現有效突破。”宋寶珍說。
外來話劇需要合理引導
從今年元旦開始到春節前的短短一個月時間里,上海地區共有62部話劇已經或即將上演。京滬兩地每天演出的話劇總數高達40余部。相比之下,二線、中小城市同期的話劇市場顯得格外冷清。因此,業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士認為:“京滬地區的話劇發展目前已達瓶頸,二線及中小城市是話劇未來的藍海。”
北京哲騰文化公司是一家主要針對話劇運營銷售環節的服務商。在公司成立之初,它只是同很多民營話劇公司一樣從事話劇的生產、制作。但是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哲騰文化調整了自己的定位。“對于當前的話劇市場而言,產業鏈下游的運作最為稀缺。”哲騰文化公司總經理傅若巖說。他認為,京滬地區有很多優質劇目,二線及中小城市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巨大,但院團普遍缺乏走出京滬的方法及有效對接的平臺。目前,為二線、中小城市提供引進話劇的渠道服務已經成為哲騰文化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如何維持引進話劇的長期繁榮,化“偶然”為“必然”?這也需要更為科學的引導方法。“構建常態化巡演機制,打造一種固定模式。”引進過話劇《四世同堂》的南京浩揚文化公司總經理張宇浩如是說。幾次引進外來精品話劇所帶來的轟動效應讓他重新認識了南京市場巨大的潛力,而一手抓引進,一手抓本土的雙管齊下戰略也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新思路。
從小劇場做起或可突破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著名演員濮存昕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各個城市里校園話劇、民間話劇的興起,才是話劇市場真正繁榮的曙光。”此觀點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同。就北京話劇市場的實踐而言,那些不靠“明星效應”而火爆起來的話劇,大都是出自民營劇團之手。
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劉平進一步指出:京滬地區一些經營狀況良好、理念先進的民營劇團應該增加二線城市、中小城市演出、交流的場次。“這樣不但能有效拓寬其業務范圍,更能讓其余城市的民營劇團學習其優點,以促成外來引進與本土創作共榮的局面。”劉平說。
北京話劇市場的發展歷程對其他城市是否有借鑒之處?北京市劇協秘書長楊乾武說,“從小劇場做起,堅持階段性發展”和“選取抓住現實熱點的、反應百姓所關心問題的題材進行創作”是北京話劇市場最為成功的兩個實踐經驗,也是當前突破所謂“京滬地區話劇市場瓶頸”的有效方法。“以目前北京相對火爆的‘開心麻花’系列為例,它起初是從賀歲劇做起,堅持了近10年,如今已經成為了‘時時演,時時火’的典型。觀其內容,也往往具有緊貼生活、富有時效性的特點。”楊乾武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張玉春所言:“話劇想火,其根本就是要有自己固定的受眾群體。而培育這個群體則需要長期的過程。”就連京滬話劇市場的繁榮也曾經歷過一個漫長的等待。那么,京滬地區以話劇發展的“先富”帶動二線、中小城市之“共富”,同樣需要時日。
(編輯:偉偉)
· | 話劇《王府井》啟動臺灣巡演 |
· | 話劇《活著》受邀將赴德 |
· | 話劇《離婚》:京腔京味兒說“恍惚” |
· | 話劇原創劇本稀缺 借力文學未必叫好 |
· | 話劇《石鄉黨魂·柯增華》合肥匯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