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何時走出“票房依賴癥”
隨著華誼11月25日公布與萬達等30條院線達成的發行協議,成立不足半月的旨在提高分成比例的“發行聯盟”正式畫上了句點。在這份協議里,華誼同意其發行的《一九四二》等3部賀歲檔電影將按新分賬比例與院線分成,3億元票房之內華誼取得43%,3億元到8億元之間取得45%,而超過8億元的部分取得47%。隨即,星美集團董事長覃宏宣布將與《一九四二》同期上映的《王的盛宴》發行方分成比例調整為首周43%,次周41%,第三周至下片更降至39%,與原本要求的45%分成已相去甚遠,原本發行商和放映商間的拉鋸戰變成了發行商間的削價肉搏。
脆弱的利益共同體
11月14日,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大發行公司宣布將聯合向院線提出,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9部電影的發行方分賬比例提高到45%。作為占據了國產電影發行市場份額80%以上的五大公司結成結盟,無異于扔給放映方的重磅炸彈,各大非五大發行公司控制的院線隨后也宣布結成聯盟,商議抵制發行方提高分成。
相對于放映方態度堅決地舉行會議、發表宣言,各大發行方的沉默則顯出了這個聯盟的脆弱和內部的矛盾。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9部宣布提價的電影原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如果沒有《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大片撐場,《泰囧》、《笑過2012》、《秘密花園》等中小成本電影是難以要求提高分成比例的,而在賀歲檔中打頭陣的《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卻面對著更大的市場壓力和彼此的競爭,因此最終決定妥協,也令其他影片提高發行分成的美夢化為泡影。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行商的確很難形成穩固聯盟,因為為了更直接的自身利益,“叛變者”很快就會出現。實際上在11月21日舉行的《一代宗師》發布會上,片方代表宋岱愿意維持原分賬比例的表態已令發行聯盟的瓦解初現端倪。而手握賀歲檔最重量級影片《一九四二》的華誼愿意妥協的表態,最終壓垮了這個聯盟。
隨著《一九四二》上映臨近,面對11月23日占中國市場份額80%的二十七大院線公司“在未與片方達成一致協議前,從今天起各院線影院不接待《一九四二》活動”的表態,華誼的確淡定不起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太極》系列失利后,華誼迫切需要借賀歲檔拉升今年業績,提振投資者信心,而《一九四二》正是其最大砝碼,容不得半點差池。
相形之下,星美對《王的盛宴》的處理則像是華誼擠壓下的無奈之舉。在《一九四二》的發行協議傳出不久,覃宏在微博上意味深長地說道:“人生必將總是在學習中,這件事,讓我更加深刻地學習并見識了各位,哈哈,有意思!”隨即,他公布了《王的盛宴》向放映方大幅讓利的決定,畢竟在萬眾矚目的《一九四二》面前,《王的盛宴》的確有些底氣不足。
供過于求的賀歲檔
聯合未成,星美選擇了反戈一擊,雖然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更有票房號召力,但《王的盛宴》可能將憑借其更優惠的分成換來更多排期。影片上映3周后,發行方從《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中獲得的分成比例將相差高達6%,如果兩者的上座率相差不多,院線會自然會選擇多排映后者,《一九四二》的票房在此沖擊下很難超過8億元,制片發行方獲得47%票房分成的愿望不過是一場泡影。
重磅大片原是發行商可用來要求提高收益的利器,但一旦扎堆卻會造成相反效果?;仡櫄v史,張偉平曾三次用張藝謀大片提高電影最低票價和發行分成,前兩次都大獲成功,因為同檔期沒有對手。而2011年《金陵十三釵》因有《龍門飛甲》在,不但提高分成的企圖未能完全如愿,兩者的票房潛力也都受到了嚴重的擠壓。而這一次《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的短兵相接,可能又一次造就同樣的悲劇,這種在好萊塢等成熟電影市場被視為忌諱的兩部重磅大片同期上映的現象,卻在中國電影市場一再發生。不僅是《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十二生肖》和《血滴子》也將于12月20日同日上映。除此之外,在接下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還將有40多部國產電影涌進影院。在如此供過于求的的競爭里,發行商們不得不鉚足勁兒來打壓對手,很難團結起來。而放映方也借機各個擊破,瓦解了發行方提高分成的企圖。
作為賀歲檔兩部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國產電影,《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發行方的讓步就給其它影片尤其是中小成本電影的發行方帶來極大的壓力,不但提高分成無望,就連原有的43%分成都難以保證。此番爭斗更像是留給發行商的一個教訓,不尊重市場規律,不建立起科學有序的電影檔期協調機制,而盲目地迷信檔期,群擁而上,結果注定是一場悲劇。
做大蛋糕才有希望
值得國產電影制片、發行、放映三方都慶幸的是,在此次圍繞分賬比例的紛爭中,各方對自身困境的訴說引來了國家的重視。11月22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連續發布了4項扶持通知,規定對進入市場發行放映的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將按影片票房收入分檔對影片版權方進行獎勵。其中,票房達到5億元(含)以上的可獲得1000萬元的最高獎勵。而全年國產片票房達到票房總收入50%(含)以上、45%(含)至50%及不到45%3個檔次的影院,將分別獲得100%、80%和50%已上繳專項資金的返還。達到上一年度放映國產片總票房收入45%(含)以上條件的新建設的影院,也可享受專項資金100%“先征后返”的待遇。
這幾項政策折射出國家希望提高國產電影份額的渴望。2003年以來,國產電影已連續多年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今年隨著14部好萊塢大片的增額引進,加上國產電影自身的疲軟和內耗,市場份額已很難達到50%的標準。未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日益開放,國產電影在票房上受到的沖擊也將日益增大。
可悲的是,票房收入仍然是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據樂正傳媒的數據,票房為中國電影業貢獻了82.5%以上的市場收入。但從長遠來看,中國電影業要保持市場繁榮,光靠票房收入是遠遠不夠的。好萊塢電影如果光靠票房收入,也十有八九處于虧損。不同的是,好萊塢電影建構起了廣闊的發行平臺,其影院放映部分只占總收入的1/5,從音像發行和電視播映平臺上所取得的收入都要高過影院發行收入,近幾年來,在線播映收入又開始崛起。而放映方也大力開發了票房之外的食品飲料和廣告收入,貢獻了影院2/3以上的利潤。因此,正如有業內人士所評論的,對于中國電影業而言,與其糾結于2%的票房分成,不如思慮如何做大國產電影這塊蛋糕,通過制片、發行、放映三方的共同努力擺脫對票房的過度依賴。
相關鏈接
分賬之戰”事件回放
·11月15日,中影、光線、博納、華誼兄弟、星美五大國內主流制片和發行商聯合向院線發出通知,要求將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到至少45%,涉及《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9部電影。這是繼2011年賀歲檔《金陵十三釵》之后,新一輪票房分賬比例之爭。
·11月17日,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和各大院線在深圳舉行會議,會議形成共識,拒絕接受五大發行公司提出的要求。
·11月19日,對于五大發行公司聯合要求提高電影票房分賬比例,萬達、廣州金逸珠江、新影聯、廣東大地、上海大光明等13家院線聯合發布“關于對《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通知》的意見”,堅決反對發行方提出的修改分賬比例的要求,并稱如果對方堅持,將有可能造成影院大規模拒絕放映的后果。
·11月21日至23日,全國各地30家院線與制片方的代表云集北京,參加“2012·國產賀歲片院線看片研討會”,希望雙方在分賬比例問題上可以溝通解決。
·11月22日,有消息傳出,中影星美、中影數字等10余家院線開始向電影制片方妥協,有可能帶來的后果就是,今年賀歲檔電影票將變相漲價。
·11月22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對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關于“對新建影院實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補充通知》、《關于返還放映國產影片上繳電影專項資金的通知》和《關于對安裝數字放映設備補貼的補充通知》4項扶持通知,分別對制片方、影院進行了返還已上繳專項資金、按票房比例予以資金獎勵等形式的資金補貼。
·11月24日,中影、華誼兄弟等五大發行方再次公開發表聲明,透露目前已經有占市場70%份額的院線或影院妥協并簽訂協議。此外,五大發行方還聲明不會因為調整分賬比例導致電影票價上漲,請觀眾放心。
·11月25日,華誼兄弟與萬達、新影聯、上海聯合等全國30條主力院線達成梯級分賬協議,電影《一九四二》分賬比例將按照3億元票房之內發行方43%與院線57%計算,超過3億元票房部分將按照45%∶55%進行,超過8億元票房按照47%∶53%進行。分成比例調整的時間點以國家電影專資辦公布數字達到日期次日開始。
·11月25日,星美集團董事長覃宏宣布電影《王的盛宴》于11月29日正式上映,分賬比例即上映首周內維持原比例43%∶57%,次周調整到41%∶59%,再次周調整到39%∶61%,直至下片。
短 評
歷時10余天的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之爭最終實現了共贏。由此次事件也可以看出影片分賬比例將趨于市場化與差異化。在本次分賬之爭過程中,院線方表示難以接受“一刀切”的分賬比例變更,而電影行業呈現出典型的寡頭壟斷特點,少數商業價值高的國產片議價能力強,但海量低票房影片在發行策略上若適當降低分賬比例,方有利于排片場次的提升,可見電影產業已發展至可對影片分賬比例進行差異化協議的階段。
另外,政策層面持續支持電影產業發展。近期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發布4項扶持通知支持電影產業發展。其中對國內影院按全年國產影片票房占票房總收入的比例返還放映國產片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若這一比例超過50%,將全額返還。這一辦法的出臺,有利于提高影院放映國產影片的積極性,讓更多優秀的國產影片能夠獲得更多的放映場次,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這幾個通知以票房作為獎勵的單一標準,對大片更有利,對于投入較少的小成本電影來說前景可能更加黯淡。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