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時間:2012年11月17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王捷

      山東嵐山漁民在演唱嵐山號子——流網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了五千年的歷史底蘊。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和璀璨明珠,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中之重,更是對各族人民民間音樂的傳承。

        從陌生到熟悉,從被忽視到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名詞,近年來已成為學術界的重要關注對象,它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它的保護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研究員說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警惕重申報、輕保護現象。然而,由于音樂類非遺的特殊性,目前在傳承和保護上存在諸多問題——申報工作雷聲大、雨點小,重視程度不夠或未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等等。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頒布與實施,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法律保障,但目前仍有一些顯著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首先體現在傳承人老齡化且生活狀況良莠不齊。如今,音樂類非遺傳承人的平均年齡約七十歲,老齡化現象嚴重,面臨后繼無人的境地,一旦人亡藝絕,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可彌補的損失。2011年,94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高腔傳承人嚴邦鎮與世長辭,由于無人傳承,西安高腔隨之終結。

        傳承人是歷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立之本,然而一些傳承人收入較低、生活困難。隨著國家對非遺的重視,采取扶持、直接經濟補貼以及“生產性保護”等措施,部分傳承人因此受益,生活狀況也隨之改善。如傳統剪紙,在一些地區的旅游旺季,非遺傳承人的經濟收入可觀。但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自身的特點,本身較少具有依賴物質形態承載的生產性與商品性,一些傳承人較難借此改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著傳承人的傳播熱情。

        同時,傳承中“一徒難求”的境況也影響著音樂類非遺的傳承。由于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較難改變經濟條件,致使中青年人缺少學習和繼承的熱情。一是中年人多外出打工,忙碌的工作和操勞的生活而使他們不得不放棄,他們僅將此作為一種消遣,并未投入精力去傳承和發揚。二是青年人缺乏學習的興趣,他們認為此類音樂“不好聽”、“太土”,更愿意追求流行和時尚。

        華陰老腔傳承人王振中曾說:“老腔現在很火,可是依舊沒有更多人愿意學。我有幾次看到嗓音好的年輕人,上門去求他們學老腔,可人家寧愿去打零工,也不愿意學。”除此之外,還存在一部分人抱著為享受非遺傳承人的國家補貼而去拜師學藝,此類人也必定無法全身心沉浸到學藝中。

        在項目方面,還存在著傳承保護下來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未得到“原樣”保護、“走樣”的現象。正是由于一些地方“重申報、輕保護”,使得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流于形式,而未進行認真細致、深層次的挖掘與整理,使保護下來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只存在一個整體的框架而沒有做細做精,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沒有被很好地傳承和保護下來。

        如魯南五大調滿江紅酒盅的敲擊方法,在如今的表演過程中并未發出傳說中酒盅清脆的碰擊聲,表演者手中的碟、碗、筷子等僅被當作一種道具,而沒有真正起到伴奏樂器的作用。滿江紅表演藝術中的精髓,也未得到充分的傳承與保護。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我們應高度尊重并提升優秀傳承人的社會地位,給予其必要的經濟扶持。民間藝人是傳承和保護音樂類非遺的重要載體,在傳承和保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工業化的社會中,相對于大眾熟知的藝術家,還缺少一些必要的“明星效應”和直接宣傳。

        在國外,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優秀民間傳承人,皆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社會地位,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被媒體稱為“人間國寶”,并不定期在全國進行選拔。這一舉措促進了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解和重視,帶來的是直接的保護效應。如果我們借鑒這些有效的方法,給非遺傳承人帶來的群體效應和社會效應,應該也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知名度得到提升。我們對此充滿了期待。

        由于非遺傳承人大多生活在農村,有的還生活得比較艱辛,而且多數傳承人年歲已高,身體狀況令人擔憂,老藝人的謝世致使“人亡藝絕”的現象也有發生。雖然相關政府部門對非遺傳承人提供了一定的經濟資助,但卻僅僅是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要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就應進一步提高生活待遇和必要的醫療保障,政府可采用對非遺傳承人分級補貼的政策。

        例如,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除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外,可按年齡給予演出經費,使其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全身心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宣傳;年事已高者還可按省、市、縣等層面分別補貼。只有全面改善傳承人的生活條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亡藝絕”和“一徒難求”的現狀,這是繼承和發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之舉。

        與此同時,應重視“原味傳承”、杜絕“形式傳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本在生產、勞動、生活情形下創作的音樂類非遺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環境的改變是音樂類非遺瀕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勞動號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勞動中演唱的歌曲,其主要功能就是為勞動者調整呼吸、統一節奏,為勞動服務。如今,機械化代替了人力,號子也早已退出了人們的實際生活,這就使現今傳承下來的傳統音樂文化出現了很多“變種”及“走樣”現象。許多已申遺成功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傳承發揚過程中并未將其精髓保存下來,而僅僅流于形式,人們所欣賞到的并非真正的“原味”的傳統音樂文化。

        因此,雖然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背景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我們可以利用一些人為因素為其營造一個合理的生存環境。音樂界已有人提出,為中國傳統音樂構建一個“人工—自然環境”,以保證音樂類非遺的原味傳承。此外,還可以通過修建專業的演出劇場并定期舉辦音樂類非遺的演出,或將傳承人與當地優秀的傳統音樂直接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身體會傳統音樂的魅力所在,這些都將為音樂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我們應珍惜非遺瑰寶,努力傳承和發揚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國的音樂“活文化”生生不息。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編輯:子木)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а√天堂中文官网8|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性无码专区无码片|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