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的冷思考
張麗嬌制圖
從甲骨、青銅、陶器……到如今數字化,變化的是信息的載體,不變的卻是人類對于知識信息的不懈追求。
未來的書會是什么樣?提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數字出版。不可否認,隨著近年來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數字出版在全球范圍內都得到了蓬勃發展,美國和英國電子書的銷量都超過了紙質書,世界出版業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持續不斷的數字革命浪潮,我國的傳統出版業將會迎接怎樣的改變?
近日,由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主辦、杭州爛柿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舉辦的“未來的書和書的未來——2012數字閱讀創新論壇”在杭舉行,備受各界關注。論壇上的一些觀點給我們帶來冷靜、理智、客觀的思考。
1問:我們正在怎樣消費數字出版?
什么是數字出版?
官方和學界明確定義:經過數字加工的編輯出版的,通過技術手段來發行的都叫數字出版。
那么當今,當豆瓣閱讀、多看、唐茶等各種閱讀終端開始流行于讀者群中,我們到底在怎樣消費數字出版呢?
2010年9月,天翼閱讀正式進入數字出版行業,作為全國信息化推動的一個基地,中國電信從一開始做的就不僅僅是手機方面的閱讀,還涉及三屏雙媒的一些閱讀,包括固話、PC、IPTV都能夠給廣大的用戶提供精致的閱讀產品。
“如何通過數字化,使廣大用戶能夠接收除了文字圖片以外的多媒體閱讀方式,進一步提升享受呢?比如聲音也是一種媒介,也可以傳播信息。”中國電信數字閱讀基地總經理肖偉說道。
談到有聲閱讀,肖偉說:“我認為聽力是人們具備生理能力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一種能力,而好的精神物品、文化作品完全可以通過聲音得到有效的傳遞,加上足夠多的受眾,如何挖掘聲音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是手機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在數字出版行業里發展十分迅猛,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內容總編傅晨舟直言:“信息時代的今天,不應該讓屏幕閱讀行業等待繁榮發展像紙張那樣等待943年,其中最有力的例證就是手機閱讀的產品,發展迅速。”
從2008年開始開發,2009年開始測試試用到2010年5月份的正式商用,手機閱讀已經由一個概念變成了一項產業。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