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十年巨變留下珍貴“相冊”——七集大型文獻紀錄片《科學發展鑄輝煌》央視一套今晚開播
攝制組在廣西宜州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
攝制組在東海航拍和平中國號
航拍京杭運河 繆宜江 攝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一部全景展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成功經驗和理論創新成果的七集大型文獻紀錄片《科學發展鑄輝煌》,將于今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科教頻道隆重推出。
這部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解放軍總政治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包括《科學理論指導》《又好又快發展》《擴大人民民主》《促進文化繁榮》《堅持民生為重》《強軍合作共贏》和《推進偉大工程》七個篇章,真實記錄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十年間的重要歷史事件,披露了許多重大決策的出臺過程,全景展現了各領域科學發展的巨大成就,并對十年寶貴的歷史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思考和提升。
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表示:“近十年中國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它的科學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舉世矚目。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推出一部展示中國十年科學發展之路的文獻紀錄片,是時代和歷史的需要,是中央電視臺加強輿論引導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媒體積極履行政治職責的具體體現。”十年征程,留下閃光印跡;十年征程,創造輝煌成就;十年征程,贏得世界肯定;十年征程,夯實復興基石。“利用電視這一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濃墨重彩地生動展現中國十年間的滄桑巨變,創作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歷史賦予中國電視人的光榮使命。”胡占凡表示。
該紀錄片總導演閆東介紹,為了使該片史料準確、邏輯清晰、內容厚重、畫面精致,攝制組在前期拍攝中,科學調度,立體交叉運作。創作組召開二十余次創作會議,深入研討研究劇本,從技術、技巧到敘事和表現手法,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航拍組從6月14日到8月10日兩個月間,分別對北京的唐家嶺、唐山曹妃甸、天津濱海新區、海南博鰲、貴州畢節以及東海舟山三十萬噸級的巨輪“和平中國號”進行了航拍工作,這也是繼去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拍攝的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央視新世紀航拍紅色地標系列以來,對近些年建設成就地標的再一次大規模航拍。6個外景組分赴貴州、新疆、海南、黑龍江等全國20多個省市,從最北端的中俄邊境黑瞎子島,到最南邊的海南椰林,從最西邊的中哈邊境口岸霍爾果斯,到波濤洶涌的東海海面,拍攝積累各類高清素材6000多分鐘。此外,一支由央視資料館精兵強將組成的資料編輯組,為劇組檢索、下載、轉錄各種資料高達13696分鐘,大量修復后的珍貴史料精彩呈現。由技術制作中心20余名創作人員組成的動畫視覺團隊,制作6大類近百條動畫內容貫穿片中,使影像表達日臻豐富。高端人物采訪組對國內外20余位重要嘉賓的獨家采訪,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著名國際投資銀行家羅伯特·庫恩等境外人士。胡占凡表示:“攝制組全面梳理了十年來中央電視臺的影像資料,從13000多分鐘的資料中精選出一批精彩鏡頭,豐富了全片的歷史影像,更為中國十年巨變留下了一本珍貴的‘相冊’。”
紀錄片總撰稿之一、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王心富談到解說詞起草時說,我們注意吸收近年來相關重大文獻紀錄片的經驗,同時從多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著重闡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十年科學發展中創造的“中國奇跡”,書寫的“中國故事”,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自覺自信。王心富舉例說:紀錄片中,講到四川省南江縣原紀委書記王瑛。清澈的溪水順山而下,水中疊化出王瑛生前的照片,然后開始敘述。結尾處則用純潔的紅楓葉,在這個段落中,一位正直、清廉的黨的紀檢干部的形象生動而感人。如果說溪水象征了王瑛的廉潔,那么紅楓葉則是對王瑛的贊頌。在新疆,攝制組拍攝了援疆醫生姜維。姜維是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第一人民醫院的內科醫生,來新疆之前,姜維就有了想幫扶一戶貧困家庭的想法。一次例行的查房中,他結識了來自疏附縣塔什米力克鄉熱孜喀村的青年農民麥麥提明·玉素甫。麥麥提明的父親得了冠心病,在住院期間,姜維每天都會來病房仔細詢問狀況,這個細心的廣東醫生給這對父子留下了深刻印象。父親出院以后,麥麥提明常常給姜維打電話,雖然電話那邊僅僅是一句生硬的漢語:“你好,再見。”后來他自己出資為麥麥提明家開荒地,脫貧致富。這一個個生動的中國故事串起了一個充滿溫情的中國。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藝術學院副院長俞虹看過紀錄片后帶給她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影像的責任與擔當。她說:“文獻紀錄片非常不好拍,難在要處理好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處理好影像藝術語言表達的關系上。在影像時代我們已經不是用文字來讀歷史了,我們用什么影片溝通當下的人,拿什么影片告訴未來的人,在央視創作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答案。對于這部片子中,我們看到了對于繁雜的歷史資料與精致題材的選擇,大事件與小細節,以及疏與密等藝術表現上的努力。”《現傳傳播》主編胡智鋒給予該片很高的評價。他認為,這個創作團隊用他們的影像和創新的手段和方式,給了我們一個大氣磅礴的作品。首先,它全面濃縮了十六大以來最精華的成就、經驗和歷程。這十年中國在政治經濟生活文化軍事外交黨建等方面的巨變,可以說是一覽無余。第二,資料組的30多位成員的龐大團隊證明了它的權威性。第三,它非常深入。對十年來中國的發展進行了非常深入到位的解讀。給胡智鋒印象最深的就是經典二字。他說:“這個片子我覺得之所以給它比較高的評價,是因為它的選擇。閆東團隊拍攝這一年一定會花費巨大的努力,可以拍出多于七集容量上十倍百倍的影像,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非常有限的鏡頭,我相信這其中是煞費苦心,反復斟酌出來的,所以無論是歷史影像的選擇還是最新影像的應用都是有一種經典感。我個人認為每一個鏡頭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