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告別式發言”:責任,沒有“謝幕”
“兩會”如同一個磁場,聚合智慧、匯聚民心,將人們沸騰的心情凝聚到一起。3月12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最后一次小組會,文藝界的三個小組進行最后的議程。因為是五年屆滿的最后一屆政協會,不少委員都選擇了在小組會上做“告別式發言”,金言警句,擲地有聲。
濮存昕:擇善固守 以待來者
在話劇舞臺上激情澎湃、魅力四射的濮存昕在政協會小組會上一直沒有發言,雖然基本全勤,但都是默默傾聽。“小濮,怎么不發言啊?”坐在旁邊的委員問。在最后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小濮”終于發言了,他的第一句話是“擇善固守,以待來者”。“在座的老前輩多了,都有這種心態,從祖師爺那里傳下來到我們這里,我們成了‘家’了,成了‘名人’了,要把好東西留下來。我一定要用我的為人、為藝、為德,恰當地影響年輕人,這是自己唯一能夠自持的基本生活態度。多的不說,悶頭做就是了。我很喜歡這個對子:‘曉暮不為鐘鼓動,月明豈為夜行人’,干我們這行不用說自己喜歡這個,好這個,不讓干都不行。文藝家的那種良知、良心,那種對‘善’的心理確認,這個善不僅是慈善,而是認定這個事情是對的,藝術規律是對的。作家拿起筆、音樂家操起樂器、演員一登臺,都知道什么才是對的。在一時迷糊弄不清楚的時候,‘擇善固守,以待來者’我認為是最需要的。”濮存昕的這番肺腑之言令人深思。
“在座的藝術家要穩住勁,首先咱要把咱的專業弄得好好的。剛才韓美林說到‘惟利是圖’的話題。‘惟利是圖’一定不能侵入到文藝家的靈魂深處,要‘崇德、尚藝’。‘惟利是圖’也不能侵蝕到文藝界。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娛樂與文化應當分開,對通俗藝術、通俗文化可以撒手,打開市場,對有傳承意義的高雅藝術、文學作品一定要有社會擔當。所以承擔著這樣責任的文藝界,不應該像商業文化和娛樂市場那樣去做。”濮存昕說。
“跟大家分享一個感受:我30多歲的時候特別想演現代戲,盯著外國的劇本特想演,我不懂都演;到了40多歲時忽然感到心虛,然后扎到傳統文化里去充分汲取營養,然后才能在50歲時還有勁兒,60歲時還能站在臺上演下去。”濮存昕說,“在中國經濟發展令世界震驚的時候,我們的文化也要有尊嚴,讓國際社會從內心表示尊重。‘文化強國’的‘強’應該是個動詞。高山仰止、敬畏文化。”
邰麗華:無聲的美麗
北京國際飯店的另一間會議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發言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五年了,每一年的春天,我們相聚在這里,參政議政。通過與各位老師在思想上的交流,讓我獲益匪淺,從你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非常感謝你們。”很少在會上發言的邰麗華通過手語向在場的每一個人傳遞著自己的心聲,表達著感謝,她身邊的手語翻譯則將她利落優美的手語轉譯給大家。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位美麗的女委員身上。
“各位老師對我的關心無處不在,不管是在酒店的走廊還是在電梯里面,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關注的眼神,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能和各位委員結識并交流是非常難得的,我很珍惜這個緣分。”邰麗華的言語打動了現場所有文藝界的委員、記者和工作人員,大家都靜靜地、專心地看著她,“傾聽”她的發言。參加全國“兩會”的五年來,因為聽說不便,無論小組討論還是大會發言,邰麗華總要帶著一名手語翻譯,她說,因此,大家對她的關愛也更多,而她感受到的溫暖也更多,她感謝所有關心和幫助她的人。
盡管有種種不便,但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五年中,邰麗華每年都會提交高質量的提案,為殘疾人爭取權益。去年公安部采納了她關于聽力障礙和下肢殘疾人可以考駕照的建議,把0至6歲殘疾兒童的聽力篩查納入常規保健醫療的建議也得到了實現。“其實這幾年,我也在努力地練習發音、練習說話,我盡量地說清楚每一句話,就是為了能在這里為很多的聾人以及其他人更好地轉達他們的心聲,今后,我還會繼續關注殘疾人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大家對這位在會上總是扎著一條馬尾辮、閃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靜靜傾聽的美麗委員的“美麗”發言報以熱烈的掌聲。對于邰麗華來說,雖然作為本屆政協委員已經履職完畢,但是她對于殘疾人、對于社會的責任還沒有“謝幕”,她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