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不是人民幣——關于發展新年畫的幾點建議
劉宇一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名譽會長,宇一畫院名譽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宇一藝術研究院院長
一扎扎美元和人民幣都直接堆砌上去。以往的笑話“干脆直接把錢貼在墻上”,當今幾乎有了“現實版”。這種表現,實與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實力已是世界第二的文明古國極不相稱。
年畫是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深受勞動人民喜愛的獨有畫種,它通俗養眼、喜慶吉祥,是民間過年時大眾的必需品。
我國的知名年畫之鄉,東有山東濰坊,南有蘇州桃花塢,西有四川綿竹,北有天津楊柳青,這四大木版年畫源遠流長、享譽中外。民國初年,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上海出現的一種造型細膩、印刷精美的“月份牌”年畫也曾風靡一時。解放后,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以反映現實生活、包括革命歷史題材為內容的新年畫一度繁榮,在新中國美術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藝術市場活躍,中高檔的美術出版物層出不窮。同時,我注意到傳統年畫卻有日漸式微的跡象。許多地方的新華書店,已看不到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年畫。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人民大眾總體物質生活的提高,對普及性藝術品包括年畫的需求也日益強烈。由于正式出版社幾乎已無這方面的品種,群眾又迫切需要,于是各種非正式的、無法律手續的民間“山寨版”年畫就出現了,而且還有不少粗糙乃至低俗的作品。例如:今年春節在內蒙古赤峰、通遼、集寧及遼寧等地一些縣鎮的年貨市場上出現了用電腦拼接的“年畫”。一扎扎美元和人民幣都直接堆砌上去。以往的笑話“干脆直接把錢貼在墻上”,當今幾乎有了“現實版”。這種表現,實與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實力已是世界第二的文明古國極不相稱。我們藝術創作的宗旨歸根結底是為人民服務,我認為實有重振新年畫的必要,為此我建議:
由有關部門牽頭、落實,加強對原有年畫四大基地的宏觀指導,落實專人負責對原年畫的挖掘及保護性發展工作。
加大對年畫的財政支持力度,建議設置“年畫發展基金”,用于加強對傳統年畫的研究、整理、傳承,并組織新年畫的創作,爭取幾年內有一批體現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精神、深為普通大眾喜愛的新年畫。
在適當時間,由相關部門和組織舉辦一次以新年畫為主題的全國性美展,并評出一批優秀作品,引領新年畫的創作方向。
我國人口大多數是工人、農民以及其他基層群眾,他們暫時無法收藏擁有昂貴高端的藝術珍品,但對年畫有永遠的需求。所以我認為新年畫的創作正是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素質最基礎、最實惠的一種方式,希望年畫問題能引起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