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活瑣碎 《人到四十》三大衛視熱播

推開《人到四十》的大門,一對中年夫妻在里頭過著小日子,瑣瑣碎碎,叨叨咕咕,沒有大起大落,極少扣人心弦。如果不是看到王志文和江珊的熟悉面孔,很多人甚至會誤以為,發生在自家或街坊的生活細水,突然間流淌到熒屏之上……
這兩天,這部“情”不驚人的生活劇,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深圳衛視熱播,成為全國同時段電視劇收視亞軍。更為出乎尋常的是,觀眾在網絡上的留言,也并未停留在關心劇中人物情感走向的固有反應上,劇中人在每個情境下作出的選擇,以及這背后的情感緣由,“意外”成為眾人熱議的對象。
“事實證明,觀眾接受從自己生活中提取而來的‘雞毛蒜皮’,既然如此,我們何必再人為地拔高情節,刻意地編造并非生活常態和原貌的‘驚天動地’?”身兼該劇制片人的金牌編劇彭三源感慨地說。
“吃”臺詞反倒更真實
在劇中,王志文和江珊“再續前緣”,將中年醫生梁國輝和鄭潔的生活和愛情潑灑得淋漓盡致,觀眾們陶醉在《過把癮》過到現在的享受里。鮮為人知的是,倆人再度攜手,其實歷經了不少的坎坷和艱辛。
問:您在寫劇本時就想到由王志文和江珊領銜主演?
答: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梁國輝有很濃的書卷氣;而作為一個中年人,他既得有家長里短、煙熏火燎的痕跡,又必須有魅力,足以吸引他的女學生華碩,吸引電視機前的中年婦女。這些因素湊在一起,志文是第一人選。我在寫劇本時就想到了他,每完成一部分都會寄給他看。定下他之后,如果能敲定江珊,那簡直是天賜,但是她檔期很緊。最后劇組決定等她。總共110天的拍攝期,江珊晚了40天才進劇組。好在志文給了足夠的檔期,他大半年就拍了這么一部戲,這才為江珊的出演帶來了可能。
問:他倆此番再度合作是否有不同于以往的突破?
答:江珊進劇組時,帶上了醫生朋友在現場作指導,而志文提前思考過所有角色。進劇組第一天,他就建議孫松剃成光頭,好讓他更像劇中的大款。拍戲時,王思思一度拍了30條片子仍然沒過,碰上這種情況,很多大牌演員都會找個替身跟她搭戲,但志文一直陪她接著演,還安慰她“沒關系”。他是非常好的臺詞演員,以往在戲中總是字正腔圓,但在這部戲里,你卻常看到他“吃”臺詞。這其實是他當時太過投入、真正進入角色的表現。看著劇中的志文和江珊,你會覺得是生活中的兩口子在對話,而不是兩個演員在說臺詞。這是他們最大的貢獻,他們用自己的表演給了這部戲濃郁的生活氣息。
在平常生活中找戲
以情節來推動故事、吸引眼球,這是電視劇創作的固有路數,而這一次,彭三源卻將自己的“叛逆”走到了極致:她徹底放棄了對情節的依賴,轉而在家長里短中“淘金”。
問:您在此次創作進行了哪些嘗試和創新?
答:我摒棄了很多創作慣例,尤其是徹底扔掉了情節這根拐杖。按情節劇的路數,編劇在寫戲時常會不斷讓主人公出事。劇中梁國輝和房地產商的斗爭,依此就能寫出各種狗血的劇情,比如綁架其家人、警察組織營救等,但我沒拿這些做戲。梁挨打后,在混亂中本能地把電話撥給了鄭潔。而華碩得知后,她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么在鄭那兒,又為何把第一個電話打給了她。這個情節點引發了人物關系的再一次緊繃,這才是我做戲的地方。這就好比是往池塘里扔了個石子,我不太關心扔石子這件事本身,而是更在乎它投進去之后引起的一圈圈波紋,它往外擴散,輻射了多遠,引起的人物關系的變化有多大。
問:您為什么會秉承這樣一種創作理念?
答:我每次寫劇本,沒有一個選題是自己在家里拍腦門子想出來的。我若想寫個精神科醫生,就會扎下去了解他們是何種狀況,然后把這些內容放到一個戲劇環境中,用無窮的細節來堆積,構建他們的生活世界,賦予其性格和行為邏輯,他們便會順著這種人物邏輯活下去,而你想要強加給他們的那些狗血情節就會難以成立。我常會通過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內在張力來推動劇情發展。雖然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起承轉合,但沒有人的生活是天天出事兒,不是殺人放火,就是打架斗毆。這些或者不真實,或者遠非生活的常態。其實大多數正常人還是特平靜地在過日子,但生活中雞毛蒜皮的那些事兒,卻也常會導致人物關系的變化和他們整個人生的逆轉。其實所有的情節劇都是反生活的,而常態生活里出來的戲劇反倒更高級,我愿從那里找戲。
強情節并非真佳肴
看慣了強刺激情節劇的電視觀眾,此番對平淡如水的生活劇表現出異常的熱情和理解。這令彭三源感到很欣慰,從中,她看到了現實主義藝術作品的力量。
問:熒屏上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強情節劇?
答:很多生活劇的制作者常常投機取巧,甚至走邪門歪道,把它弄成偽青春偶像劇,或是在劇中人為地制造沖突。但是你去看韓劇,它里面沒有強情節,沒有灑狗血,更沒有顛覆老幼尊卑等基本的家庭倫理,但中國觀眾卻會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為什么?長期以來,制作人、發行人和播出平臺總是一廂情愿地認為觀眾喜歡情節劇,喜歡強刺激,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那些東西其實離老百姓生活很遙遠。天天看諜戰、宮斗、懸疑或驚悚,這無異于讓觀眾整日吃辣椒,時間長了,辣椒最后都可能變成不能刺激大家食欲的東西,其實觀眾需要的是正常的菜肴。
問:您怎么看這次創新的示范意義?
答:如果大家都肯靜下心來寫生活,把觀眾往積極的方向上引,可能能真正促成現實主義藝術作品的繁榮。現在電視劇跟風跟到年產接近兩萬集,而電視臺黃金時段的播出量大概只有七千集,所以每年大約有一萬多集的電視劇不知去向,其成活率并不高。廣電總局正大力提倡現實主義題材,他們希望這類作品逐漸占據熒屏的半壁江山,這是個好消息。觀看諜戰劇等純屬看熱鬧,常是在滿足觀眾一時的視聽快感,而現實主義的上乘之作,則能更直接地變成觀眾生活和行為的準則,實現對人心的正向引導。
(編輯:system)
· | 彭三源新劇也“致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