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不苦,觀眾不樂”——訪十九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團長孟廣祿
他沒有微信,有時間就看劇本。他說自己“一輩子是京劇的學生”。他對藝術家這個詞過敏,“如果我是藝術家,那我的老師怎么叫?我只是個京劇演員”。他師從歐陽中石學習書法,給自己寫了三個字“我不行”。對于舞臺創作,他說:“不讓時間趕著藝術,而讓藝術爭取時間。”對于京劇藝術,他表示,傳承非常重要,要跪在地上學古人,也要站起來寫自己。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十九大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團長孟廣祿接受本報采訪,時有妙語,亦有深思。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和國家對文藝工作十分重視。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2016年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給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孟廣祿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他說:“對于我們戲曲工作者來說,前三句和別的藝術門類都一樣,第四句是‘戲中有乾坤’。”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把戲曲文化的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孟廣祿說:“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沒有文化素質的提升是不協調的,作為黨的文藝工作者,責任、擔當要體現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系列扶持戲曲的政策、舉措給戲曲行業帶來了不少喜人變化。孟廣祿表示,戲曲工作者應當抓住時機,“國家為我們搭好了舞臺,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弘揚、普及傳統文化、高雅藝術,真正努力還要靠我們自己,所謂‘不待揚鞭自奮蹄’。”
50多歲是一個戲曲演員收獲的季節,孟廣祿時刻不忘“刻苦”,他說:“苦和樂是一體兩面,苦是為了樂,演員不苦,觀眾不樂,我不刻苦,就無法滿足廣大觀眾的要求。想在臺上越來越得心應手,臺下就要一以貫之地吃苦,要時刻記得‘成功每在苦窮日,敗事多因忘形時’。”他也時刻不忘傳承,“心里還要知道,我不行的是什么。藝術沒有句號,永遠是逗號。在鉆研自己這門藝術的同時,也要關心文藝的發展、社會的發展,自己的藝術才能不脫離時代和人民”。
孟廣祿表示,這幾年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他當選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排了很多戲,在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的學習中,對戲曲工作的認識也提升了。擔任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團長,他感到責任很重,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力求真正做到為戲曲藝術奉獻自我、為人民服務。
當選過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的孟廣祿,今年當選十九大代表的心情略有不同,他說:“這次黨的代表大會召開,不僅關乎中國未來發展,也是世界關注的一件大事,中國的崛起、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讓世界的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我們。很多重要的時間節點、政策調整,不僅是中國人自己關注的事,也是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事。作為黨代表,要講規矩、守紀律,把‘四個意識’放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