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海上花開》將登陸北京隆福劇場
“我們在演別人,其實也在演自己”
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舞臺藝術資助項目,由北京桂湘文化藝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新京味兒話劇《海上花開》將于12月15日登陸北京隆福劇場首演。《海上花開》由王甦編劇,韓清執導,兩人均為北京人藝的青年創作者,李珍、于谷鳴、張琛、陳伊莎、王曉笛等加盟演出。
《海上花開》講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追求和實現夢想的故事。劇中的四位年輕人,在北京海淀中關村相遇相知,他們懷揣著夢想,在這座城市尋找機會,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一起奮斗,越挫越勇。這四個人中,既有迷茫彷徨的“北京土著”,也有來自全國各地,個人境遇和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青年人。他們的青春故事,不僅使該劇貼近現實生活,而且也使其具有了與以往傳統京味兒話劇不同的“新京味兒”。《海上花開》劇本曾在“大寫中關村 聚光海淀人”海淀主題劇本征集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王甦曾任《捉迷藏》《無果花》《我是余歡水》等話劇作品的編劇。《海上花開》的靈感,來源于她身邊很多朋友的真實故事。她發現,在北京這座城市,過了25歲要“奔三”的這個年輕人群體,都處于焦慮和恐懼的狀態。“他們到了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剛畢業時的夢想,有人實現了,有人快要實現了,有人放棄了,有人還在咬牙堅持。”她說,“這個階段很特殊,像黎明前的黑暗。不同的人在這個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在兩性關系中,關于現實和夢想,雙方可能會有很多爭執和沖突,所以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以這些朋友們的故事為藍本,王甦創作了《海上花開》。她意在寫一部“不說教,貼近現實,但是又對生活有所提煉和加工的喜劇”。她希望這部戲能為像在海上漂著一樣的年輕人鼓鼓勁,“一個人摸黑走,可能會害怕,但是很多人一起走,就會勇敢一些”。
《海上花開》的幾位青年演員,和劇中的角色年齡相仿,劇中人的生活,也有他們自己的影子。所以,在韓清眼里,“與其說我們在演別人,不如說我們是在演自己”。處于30歲左右的年紀,韓清有時會驚覺已經擁有了關于二三十年的回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經驗積累在增長,關于過去青春的回憶也在增多”。排這部劇的過程,在她看來也是和角色一起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時代,談理想是一件奢侈的事。王甦這樣的青年寫作者,愿意把視角投向在北京生活的年輕人,關注他們追求夢想的故事,這難能可貴。”劇評人董芳表示,王甦對于生活細節的觀察特別到位,劇中的幾位年輕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和性格特色。他們雖然有掙扎,有痛苦,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過挫折,但整部戲并不沉重,而是洋溢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傳遞出很正向的能量。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負責人肖月表示,該基金選擇扶持劇目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氣、有底氣”,以挖掘更多彰顯中國精神、北京精神的作品。在她看來,《海上花開》用青春的筆觸講述了新北京故事,塑造了當代北京的年輕人形象,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