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工作聯席會議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召開。會議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承辦,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中國藝術報社、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為支持單位。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耀鵬出席并講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評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徐粵春主持會議;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評協副秘書長楊曉雪宣讀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成員單位名單》和《工作規則》;中國音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天文,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一級巡視員黃群,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中國書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瀟羽,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董濤分別就本協會文藝評論工作經驗作交流發言;各全國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聯相關機關部室及直屬單位分管領導、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評論專委會主要負責人等共計60人參加。
張天文、黃群、侯仰軍、張瀟羽、董濤在中國文聯文藝評論聯席會議上發言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聯席會議機制是在中國文聯黨組領導下,在機關職能部門指導下,增進中國評協(評論中心)與各文藝家協會、各相關單位之間統籌協作,增強文藝評論工作合力的一種組織形式。 建立中國文聯文藝評論聯席會議機制是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國文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文藝界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精神、中宣部等五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中國文聯《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實施方案》等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的務實舉措,是發揮文聯“兩個優勢”、提升文藝評論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會議認為,為更好推動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聯席會議機制應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著力提升評論的專業性。文藝評論有其自身學科屬性和本質規定性,高質量的文藝評論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和專業基礎,應用好“外力外腦外嘴”,注重發揮各評論專委會的專業力量。二是努力推動評論的在場性。應通過協作機制,引導評論家積極觀照現實,為評論家主動進場、抵達現場、始終在場,學習專業知識、感知創作實踐創造條件。三是積極拓展評論發揮作用的渠道。應在新形勢下創新舉措,通過開辟評論成果發表載體,優稿優酬、特稿特酬,推動評論“前置”等多種方式,綿綿用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營造文藝評論良好發展環境。四是注重搭建創作與評論對接的橋梁。各成員單位應立足文聯的職能要求和資源優勢,多交、廣交、深交理論評論界的朋友,多做穿針引線、鋪路搭橋的工作,加強識人用人、深入服務的工作。
羅松、王丹、王次炤、尚輝、賈振鑫、茅慧、安德明、王小川、張瑞田、趙雙午、王青亦、代恒猛在“增進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研討會上發言
聯席會議還套開了“增進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副主任、中國評協副秘書長袁正領主持,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評論專委會負責人羅松、王丹、王次炤、尚輝、賈振鑫、茅慧、安德明、王小川、張瑞田、趙雙午、王青亦、代恒猛等圍繞研討主題,交流經驗做法、學術觀點,提出意見建議。
“增進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研討會現場